《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天下用典名句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世界是多元的,不同文化、不同制度,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中国古代就称之为“道”。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古语,阐释的正是中国梦的“中国性”和“世界性”,他还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放在全球视野里,中国梦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与其他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他提到,中国有中国梦,法国有法国梦。中国梦是法国的机遇,法国梦也是中国的机遇。法国总统奥朗德还曾提出,两国人民要在实现各自梦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中法梦”。除了中法之梦,其他国家民族的梦想,也是一样的道理。可见,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只要是正面的、积极的梦想,就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在圆梦路上共同前行。
■原典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dào);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释义
中庸这段话认为孔子继承尧、舜,效法文王、武王,尊崇上天的运行规律,遵循水土的自然法则。如同天无所不覆盖、地无所不负载,如同四季交错运行、日月更替照耀。其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为传世名言。并育:一齐发育,引申为竞相发育。意为万物竞相生长而互不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互不冲突,体现了宇宙和大自然法则中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
中庸还提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强调在个人行为和社会关系中,人的欲望和情感的满足要适度。
-
贷款看人,尤其私营企业,老板什么德行,企业基本上就什么德行,所以,肖津梅在为企业发放贷款时,特别注意看人。具体地说,就是看申请贷款
-
景云《画松》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景云是盛唐的诗僧。他的这首《画松》诗比较有名。这首诗是通过画松来表现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艺术感受。 人们在欣赏
-
作者是晚清四大家之一,其词幽微深婉,得宋人清真之浑厚、梅溪之清俊、中仙之悱恻缠绵,沉思独往,蔚为词宗。这首《齐天乐·秋雨》,可见其风格之一斑。
-
提前一天住进山下酒店,晚上特意吃了一片安眠药,养精蓄锐,准备天明登山。偏偏天不作美,阴雨不期而至,热情被雨水浇湿了大半。懒洋洋走到
-
【名句】人若志趣 ① 不远 ② ,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注释】①志趣:志向。②远:远大。 【释义】人如果志向不够远大,心不在焉,这样即使去学习也不会成功。 【点评】要志向远大,并踏踏实实去学,才能学
-
这是一首写离别苦闷的爱情词。 辛弃疾一生写了许多“大声镗鞳”的抚时感事的词章,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语),其中颇有不失为优秀的篇章,这首《清平乐》,便是其中的一篇。 词写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
-
《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
交友类名言赏析《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原文 高宗王皇后性长厚 1 ,未尝曲事上下。母柳氏,外舅罔,见内人尚官 2 ,又不为礼。则天伺王后所不敬者,倾心结之。所得赏赐,悉以分布。罔诬王后与母求厌胜之术 3 。高宗遂有意废之。长孙无忌已下,切
-
【4421】人生易经(雷祯孝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50 2万字,2016年4月第1版,48元)64题。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易经》,巧妙地将《易经》与电
-
醴陵士人宰相巍巍坐庙堂, 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 尾说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