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元结《峿台铭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元结《峿台铭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元结:峿台铭序

元结

浯溪东北廾余丈,得怪石焉,周行三四百步。从未申至丑寅,涯壁斗绝,左属回鲜。前有磴道,高八九十尺。下当洄潭,其势硱磳,半出水底,苍然泛泛,若在波上。石颠胜异之处,悉为亭堂。小峰歁窦,宜间松竹。掩映轩户,毕皆幽奇。于戏!古人有蓄愤闷与病于时俗者,力不能筑高台以瞻眺,则必山颠海畔,伸颈歌吟,以自畅达。今取兹石,将为峿台,盖非愁怨,乃所好也。

峿台铭序是作者于峿台铭前写的小序。铭文今存:“湘渊清深,峿台陗陵。登临长望,无远不尽。谁厌朝市,羁牵局促。借君此台,一纵心目。阳崖砻琢,如瑾如珉。作铭刻之,彰示后人。”其石刻末标明“有唐大历二年,岁次丁未,六月十五日刻”。

峿台,在唐永州祁阳县北的浯溪旁,今属湖南零陵。元结约在唐永泰二年(766)冬到大历二年(767)间置家于祁阳。作者的浯溪铭序说:“浯溪在湘水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浯溪”的“浯”是作者取的,音义同“吾”,表示属于作者,因是水,便于“吾”加偏旁成“浯”,同样,“峿台”是山石,便加“山”旁;“庼”是屋宇,便加“广”旁。由此可见作者对该地的热爱。

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峿台这一“怪”石,既写所见之形,又写想象之景;既图形状貌,又发抒感慨。这反映了元结于大历二年(767)左右的时期的社会观和美学追求。

本文构思之“怪”,在于不同于一般游记的记游程述游踪,写亲临其境的感受,而以隔水相望,写山石的怪奇;以想象经加工后的情况,写石颠的胜异;以自称“非愁怨”而实写其愤闷。也就是说,作者的基点、视角、笔路都不同常规。作者先写山石的“怪”,一怪在突兀而出,巍然而峙。论峿台,也不过方圆三四百步、高八九十尺,只能说是一块小石山,它无隐天蔽日之势,绵亘万里之态,不会以高大称胜,可是因了它位于浯溪之畔,拔地而起,临水而立,显得峥嵘峻峭,也就使人觉得怪了。二怪在半出水上,如浮若飘。 峿台“下当洄潭”,磴道“半出水底”,在闪动的波光映照下,石山“苍然泛泛,若在波上”。 峿台使人产生高大之感,一是和周围平旷之地相比,更主要的还在于下面是回旋着水流的深潭,因而从午后到次日清晨大半天的时间里,峿台投影水中,一片昏暗,要到清晨之后才显出鲜明的轮廓。使人感觉着它的高,又错觉它的浮,反差很大,怎不叫人觉得怪?作者缘石山的“怪”,继而生出奇想。想在石颠胜异之处筑上亭堂,石上坑洼之处植上松竹,这样便“掩映轩户,毕皆幽奇”,而且可以“登临长望,无远不尽”,借以“一纵心目”,涤荡心胸。这一构想,由“怪石”而生,也就自然引渡入下文的感叹。他说古人胸中蓄积愤懑和不满于时俗的人,自己无能力构筑高台远眺舒怀,“则必山颠海畔,伸颈歌吟,以自畅达”,自己虽然不是出于愁怨,但还想就山筑台。作者说“盖非愁怨,乃所好也”,明为说只是“爱好”此山石怪奇,可细玩文意,其“好”却是对“有蓄愤闷与病于时俗者”的同情,也出于同感。他在铭文中说“谁厌朝市,羁牵局促。借君此台,一纵心目”,为“厌朝市”者设想昭然无翳。我们联系元结一生不遇的身世和耿介的性格,对他这种故作反语的写法,自然容易透视其底蕴。

本篇虽为铭序,但如作游记读,同样见出情趣,即游至浯溪峿台的对面,隔水观山,缘山兴怀,由己及人,景、情、理浑成一体,已与游记无别,且可说开柳宗元一类游记的先河。

猜你喜欢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注释和全文翻译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注释】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自谦之词。“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

  • 杜牧《秋岸》全诗赏析

    河岸微退落,柳影微雕疏。船上听呼稚,堤南趁漉鱼。数帆旗去疾,一艇箭回初。曾入相思梦,因凭附远书。

  • 注释赏析《秋兴(其一)[唐]杜甫》诗词意思解释

    秋兴(其一)[唐]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白露。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巫峡:在巫山边,长江三峡之一。江

  • 《裴给事宅白牡丹赏析》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开头写残春时节,富贵之家趋之若鹜争相观赏牡丹。唐代京城长安有一条朱雀门大街横贯南北,将长安分为东西两半。街西属长安县,那里有许多私人名园。每到牡丹盛开季节,但见车水马龙,观者如堵,游人如云。诗作选择“

  • 《葛生》原文与鉴赏

    作者: 刘培芝 【本书体例】

  • 欧阳修《菱溪大石》全诗鉴赏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朱栏绿竹

  • 《桂林山水歌)(贺敬之)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桂林山水歌贺敬之》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

  • 柳永《御街行(圣寿)》全诗鉴赏

    燔柴烟断星河曙。宝辇回天步。端门羽卫簇雕阑,六乐舜韶先举。鹤书飞下,鸡竿高耸,恩霈均寰寓。赤霜袍烂飘香雾。喜色成春煦。九仪三事仰天颜,八彩旋生眉宇。椿龄无尽,萝图有庆,常作乾坤主。

  • 《二月,杏花天》张晓波散文赏析

    二月,杏花娉婷,素洁清美。本是邻家小妹气质,但在好事文人笔下,却成风流象征。后世之人又“众口铄金”,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生毁损了杏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