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子显《春别四首(其四)》春天别离诗
春别四首(其四)·萧子显 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这首诗写春天别离之苦,本是很熟的一个题目。诗人写来情意缠绵,哀婉动人。
“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衔悲揽涕”,正面描写别离时情景,而且全诗正面描写别离也就这四个字。“别心知”,伸足并点明“衔悲揽涕”的意思。这一句的作用在于为后面定一个悱恻哀婉的基本音调。接着以桃花李花作比,一是由于桃花李花于风中无言下落与离人洒泪相别在情调上颇有相通,一是由于桃花李花盛开飘落在春天,正能体现“春别”的含义。“任风吹”,无可奈何的意思,实际也是离人无可奈何的一声叹息。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本知”句折一笔写来:原本知道人心不像树那样无情,能将落花永远的抛弃。也就是说在内心深处,诗人及其友人实际都不会忘记对方,而会永远眷念对方。“何意”句再转回来:虽然内心永不会忘却,但眼前的别离却真的将如花之离树一般,再无相见之期,这又是如何能意料到的!这一折一回还真有点“痴”的味道,由前面的无可奈何到此时已悲凉之至,将别离之情推向高潮,并给人以唏嘘难忍、怅然有失的感觉。这二句称得上是委曲诉衷肠,又不见刻意经营的痕迹,堪称佳句。这二句对后世“无可奈何花落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类名句,也未始没有启发作用。
全诗七言四句,虽不讲偶对,但也是绝句的作法。元人杨载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这首诗庶几当之。
-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
-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作品赏析《杜臆》:此与前篇及一时之作。西京安稳未①?不见一人来。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盈盈当
-
《过昭关》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见“剑赠津父”条。又,《吴越春秋》卷三《王僚使公子光传》:“郑定公与子产诛杀太子建。建有子名胜,伍员与胜奔吴,到昭关。关吏欲执之,伍员因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国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有国字的古诗词,关于国的古诗词,带国字的古诗有。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
-
青青河畔草 【原诗】:青青河畔草(1),郁郁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精辟句子,内容包括精辟古诗名句,求精辟的诗词,求一些简短但精辟的诗句。《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
柳子厚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 唐·韩愈 【题解】 墓志铭,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树立于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
-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出处】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 【意思】黄师塔前滔滔江水向东流去,春光融融,微风吹拂,令人陶醉。 一簇盛开的无主
-
自古天下事,及时难必成。为谋於未然,聪者或莫听。患至而後图,智者有不能。未远前日悔,可为来者铭。熙熙彼西人,老死织与耕。狂羝一朝叛,烽火四面惊。用兵五六年,首恶竟逃刑。仰赖天子圣,乾坤量包并。苗顽不率
-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遂:成就。 【赏析】 “去私”,是《吕氏春秋·去私》篇的中心论点,也是这一句的主旨。私与公是一对立的矛盾。《韩非子·五蠹》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