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弦歌《白石郎曲》南朝乐府民歌
白石郎曲·神弦歌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据古今乐录,白石郎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神弦歌中的第五曲。此曲产生于建康(即今南京)一带,也是江南民间“祭祀神祇,弦歌以娱神之曲”(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注),与楚辞中九歌性质相同。所祀之神为白石郎。今江苏溧水县北有白石山,又首白石郎曲中有“白石郎,临江居,前导江伯后从鱼”之辞。据此,则白石郎是白石山上所祀之水神。本诗通过对白石郎容貌的高度赞美,表现了女悦男神的主题,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民间的恋爱生活。
全诗只有四句,篇幅短小,文字清新洗练,这正是民歌的本色。第一、二句用排比句法,连用两个比喻修辞格,写出了白石郎所居神祠的环境美。祠中的阶墀全用白色的石头堆砌而成,有如白玉一般,十分整洁、光亮;那整齐地排列着的青松,像翠玉一样,青绿可爱,使神祠显得非常清幽雅致。这是一个多么优美的所在啊!居住在其中的白石郎又怎样呢?诗的后两句紧接着用赞叹的语气,写出了这位水神的形象美:他的艳丽的姿色无人能够相比,普天之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人。这当然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这种夸张用在神的身上,又十分自然,因为神毕竟与人不同,他是高度地完美无缺的。从夸张的赞美中,表现出了人们对他的由衷的喜爱和倾慕。前两句写祠中景象,后两句写白石郎的形貌,使景和人互相映衬,把环境美和形象美融为一体,收到了以少胜多、婉曲生动的艺术效果。
诗中的“艳”字,值得认真玩味。据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裴令公(裴楷,字叔则)有儁容仪……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岩岩如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这两条典型记载表明,从魏晋开始,作为男性美的重要标志,已经和以前要求硕壮、威武不同,有了明显变化:一是要肤色白皙,如玉一般;二是要身材秀挺,像松一样。(见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因此,本诗前两句中的“玉”和“松”,决非随意道及,也决不是单指祠中实景,而是借以比喻这位水神的优美风姿,为第三句中的“艳”字,事先作了巧妙的注脚,如实地反映着当时喜欢男子具有美艳容仪的社会风尚。这种赋而兼比的手法,是承继诗经而来,但运用得更为含蓄,使诗意表达得十分委婉。
我们可以想像,在这样美好的神祠之中,来祭祀这样一位容貌艳丽的水神,人们的心情会有多么兴奋,祠中的景象该有多么热闹。女巫在弦管的伴奏之下,载歌载舞,通过娱神而表示人对神的爱慕之情。广大群众则通过娱神活动而自娱,在这种寻求和发展爱情的极好机会中,女子们向自己身边的“白石郎”频送秋波,暗通款曲,把人对神的倾慕,变为人对人的爱恋,这正是当时民间生活的生动写照。
-
《汉魏六朝散文·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原文鉴赏
-
喜春来·秋闺思 曾瑞 庭槐破梦秋风撼。 妾泪联珠夜雨搀。 朝云无计出湘潭。 休问俺。司马泪青衫。
-
村居 田水声中四五家,废畦人立话桑麻。 鸡豚栅外牛栏下,开尽山茶一树花。诗词类别:即事感怀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相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冬夜难寐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冬夜无眠的诗句,求冬夜思家难眠的自创诗句,冬夜愁绪的古诗词。清代张惠言的《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北风破南极,朱
-
〔缪称训〕 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秽生于弗耨 ① 。圣人为善若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蒙尘而欲毋眯,涉水而欲无濡 ② ,不可得也。是故知己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注
-
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明·张溥 【题解】 明末的政治极其腐败,明熹宗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大肆杀戮无辜百姓
-
西崦斜阳,东江流水,物华不为人留。铮然一叶,天下已知秋。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况有溪山杖屦,阮籍辈、须我来
-
论做作 做作就是“佯”,就是“乔”,也就是“装”。苏北方言有“装佯”的话,“乔装”更是人人皆知。旧小说里女扮男装是乔装,那需要许多做作。难在装得像。只看坤角儿扮须生的,像的有几个?何况做戏还只在戏台上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①栖初定。 之子②期宿③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①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