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从军诗五首(其五)》社会动乱向往安定诗
从军诗五首(其五)·王粲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萑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馆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 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这是王粲从军诗组诗的第五首,也是建安二十一年(216)随曹操征吴途中所作。诗中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勾画了理想社会的蓝图,表达了人们向往和平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写征吴途中所见山河破碎的荒凉景象。开头二句先点出自己的感受:“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悠悠”,指路程的遥远。“靡靡”,是因心情沉重而步履迟缓的样子。行走在这样一望无际、哀鸿遍野、疮痍满目的荒野上,怎能不让人倍感伤心呢?接着,诗人以沉痛的笔调具体地描绘了饱受战火蹂躏的残破河山:“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人烟断绝,空旷阒寂的荒野,这是大背景。“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昔日人口稠密、富庶繁华的城镇,如今成了一片废墟。人烟稀少,杂草丛生,残垣断壁,国破家亡,这不正是动乱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吗?“萑蒲”六句,诗人把镜头从远处拉回到身边,对周围的环境作进一步的渲染。蒲苇满泽的荒野,黄昏时分的凉风,随波漂浮的扁舟,凄厉哀鸣的寒蝉,凌空飞翔的鹳鹄,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身处此境的“客子”,当然要“泪下不可收”了。这里的景物并不是随意拾掇的,而是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需要精心选择的。当然,这也是为反对军阀混战这个主题服务的,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抨击的言辞,但诗人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因而句句都隐含着批判的锋芒。
然而,重重黑暗的尽头,忽然透出了一道曙光。在弥望的荒芜焦土之中,一片充满生气的乐土,出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诗人笔下的谯郡——曹操的故乡。“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这是诗人的总体感受,一踏上谯郡(今安徽毫县)的地界,所有的忧愁便烟消云散,心情豁然开朗。这与前半部分的“靡靡我心愁”截然相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诗人笔下的环境,也是另一番光景:先写质朴的田园风光:“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宁静、富庶、和睦,这使我们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两者所表现的画面和所寄寓的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之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只不过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稍带夸张的现实,接着,诗人又写到繁华的都市风貌:“馆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廛里,古代城市中里巷住宅的通称。女士,一作士女,指男子和女子。庄馗,四通八达的大道。店铺屋舍鳞次栉比,充满里巷之中;男男女女熙熙攘攘,大道上车水马龙。真是一派热闹景象。“自非圣贤国,谁能享斯休?”如果不是圣贤治理的地方,谁能享受这种美好的生活!谯郡是曹操的故乡,诗人把谯郡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然是对曹操的热烈歌颂,这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局限,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人们总是热切盼望出现一位好皇帝,治理好天下,使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所以这种写法,也并不是不自然的。最后,诗人对这理想乐土发出了由衷赞美:“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上句出自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这里是指硕鼠的作者;“乐土”,是诗人所向往的幸福之地。留恋故乡,是人之常情;客居异地总是不愿久留的。诗人自己在流寓荆州时也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可是此诗结尾却说:这里虽然不是自己的故乡,也愿意长久地生活在这里。这就更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曹操的赞美,反映了人民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
此诗的创作意图主要是通过荒土和乐土的对照,表达自己反对军阀混战、向往幸福安定生活的愿望。作品前后两个部分基本上是一一对应,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作者的这一创作意图。这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并列在一起,造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
《汉魏六朝散文·范晔·二十八将传论》原文鉴赏
-
上苑春先入,中园花尽开。唯馀幽径草,尚待日光催。
-
适合小学四年级的现代古诗词(急求,适合小学四年级小学生朗诵的现代诗,马上要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适合小学四年级的现代古诗词,内容包括急求,适合小学四年级小学生朗诵的现代诗,马上要用,四年级小学生写的现代诗,四年级小学生现代诗。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
-
【注释】:(券文云:“大男杨绍从土公买冢地一丘,东极阚泽,西极黄滕,南极山背,北极于湖,直钱四百万。即日交毕,日月为证,四时为伍。太康五年九月廿六日对共破剪,民有私约如律令。”详玩右文,似买于神,若今祀后土义,非从人间买也。二物在会稽倪光简
-
[原 文] 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③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⑤凶⑥,则移其民于⑦河东⑧,移其粟⑨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⑩。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11)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
-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作品赏析【注释】: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开元中疏凿为
-
忘兹适越意,爱我郡斋幽。野情岂好谒,诗兴一相留。远水带寒树,阊门望去舟。方伯怜文士,无为成滞游。
-
题解 由于曹植的“任性而行,不自雕励”,在曹魏王朝中一直不得一展怀抱。魏明帝即位以后,跟曹丕一样,出于对同宗之恐惧,一味依靠外姓大臣,如陈群、司马懿等皆身居要津,曹植等则求“列有职之臣,赐须臾之问”不
-
三国时吴国“处士”杨泉所撰写的《物理论》,研究并总结了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探讨并阐发了“自然之体”和“自然之理”。
-
六幕历史剧。阳翰笙著。写于1941年9月。剧本描写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杨韦事变”的经过,以历史上的惨痛教训影射、控诉现实社会国民党残杀新四军、破坏抗战的血腥罪行。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出身富豪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