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灿《摸鱼儿·据胡床深林独坐》感秋之词作鉴赏
摸鱼儿·据胡床深林独坐杨芳灿 韩景图有句云:“归来坐深林,悟到秋生处。”心甚爱之,作此以寄 据胡床、深林独坐,微茫天色催暮。碧云几叶流无影,窣地感秋成悟。秋有语,道还叩骚人,识我家何处。君应不误。想篱豆花边,凉蝉声里,依约认前路。 凄凉意,不数庾诗江赋。天然空外琴趣。伥伥我亦悲秋者,忍掐檀槽遗谱。拚睡去,枕半榻明蟾,梦与秋同住。玲珑窗户。正露沁莲池,夜深人静,花气冷如雨。
这是一篇感秋之词。
词的上片,铺衍韩景图诗意境。“据胡床”,背倚交床。“胡床”,即交床,程大昌演繁露·交床:“今之交床,本自虏来,始名胡床,桓温下马据胡床取笛三弄是也。隋高祖意在忌胡,器物涉胡者,咸令改之,乃改交床。”“微茫天色”,谓黄昏时分。起五句是说独坐胡床,身处秋林,傍晚时分,天上几片彩云划过,蓦然领悟到了秋心究竟是什么。“碧云”,青云,常用以指暮云,如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贺铸青玉案“碧云冉冉蘅皋暮”。“窣地”,一下子,韦庄清平乐:“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下面是词人与秋的对话。秋说请问词人,您肯定知道我家在哪里,从何而生吧?词人说您的话当然不会错,您说得很有道理,风雅的文人怎会不知秋从何而来呢!我正是在竹篱野豆的花朵边,在高树晚蝉的鸣声中,悟出了秋的来历。“凉蝉”,秋蝉,蝉感秋而苦吟,命将终而声悲。
下片是词人对秋的感受。“凄凉意”,出自庾信拟咏怀诗之十一“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换头二句,谓秋意凄凉,不下庾信的诗篇、江淹的辞赋所描述的状况。“庾诗”,即上引之诗;“江赋”,谓恨赋、别赋,有“春草暮兮秋风惊”、“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等句。“天然”,天赋。“空外”,天外。“琴趣”,词作,宋欧阳修词集名为醉翁琴趣外编。“伥伥”,无所适从状,荀子·修身“人无法则伥伥然”,注曰:“无所适貌,言不知所措履。”三句意为:秋意凄凉,秋容惨淡,秋气凛烈,其程度不在庾信诗、江淹赋所描摹之下,自然而然地,我也便是一个悲秋之人。“忍”,岂忍,不愿。“掐”,用手指轻按,此借指弹拨乐器。“檀槽”,紫檀木精制的弦槽;槽是琵琶等乐器上架弦的格子,李贺感春:“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遗谱”,前人遗留下来的曲谱。此句谓:我却不忍将这种悲怨写入词章中去。这一句是此词抒情的关键之笔,词中情感由此而转。“明蟾”,明月。“玲珑”,空明状。最后词人说:我便进入了梦乡,头枕半床月光,梦境和秋意融合一片,透过空明的窗户,正是露滴莲塘,夜深人静之时,秋的爽气、花的冷香沁人心脾。结尾是以静收篇,照应开头,完成感秋成悲到悟秋知命的过渡。
这阕摸鱼儿是妙趣横生的佳作。首先它一反前人一味悲秋的老调,另辟蹊径,在词作中将对秋的感悟与对生命的感悟打成一片。词题序言“心甚爱”韩的“归来坐深林,悟到秋生处”两句诗,但意思并不仅仅停留在对韩诗的隐括上,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秋之萧瑟中品出秋之静穆,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终极回归。此情此景,为历代骚人所少有。杨词固多伤春悲秋之作,但摆脱这种常规,不为触物兴悲之情所困者,亦有所见,如“著意悲秋秋不语,何苦为秋憔悴?且领略、露花烟翠”(贺新凉)。这首词就是一篇“且领略、露花烟翠”的佳作。其次,这首词不拘泥于传统词章上下片叙事状物抒情达意的老路子,而是通篇描写人物的言语、情思、行为,以此表达对秋的全面感知、体味。词情抑扬有序,层层逼进,说出秋生于物,亦生于心,由物入心,复由心及物,秋意乃盛之理。——当然,这并非直直道来,仍须由读者诵其辞玩其味才能真正理解。今人严迪昌清词史云:“骚人悲秋,自古如此。可是,探觅秋来何处以及骚人之心何以通秋心,却少有人作此痴想,这自然是难以明言作答的。但愈是无理之问或本不必作此问的发问,有时恰好具有深契入理的妙趣。杨芳灿正是用这种深细的笔法来表现对‘秋’的感悟。”所析很有见地,今特略费笔墨迻录于此,以飨读者。
-
宋诗派是清朝道光以后形成的诗歌流派,其倡导者包括何绍基、郑珍、莫友芝、江湜诸人。由于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主张把诗歌引入了形式主义的歧途,宋诗派的倡导者们力图以诗歌模拟对象的改变来解
-
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玉堂元自要论思。且约风流三学士。同醉。春风看试几枪旗。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
-
朝辞官军驿,前望顺阳路。野水啮荒坟,秋虫镂宫树。曾闻天宝末,胡马西南骛。城守鲁将军,拔城从此去。
-
斗百花 【宋】柳永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歹带]纨扇。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
-
鲁彦《故乡的杨梅》原文 这是一篇怀念故乡的真挚散文。 远在西北异地的作者,经过长期的蛰伏生活,正想在春光明媚的时光亲近大自然,但因病而不能如愿。于是,作者拖着有病的躯体和病着的心,不禁回忆起故乡江南的
-
【注释】:
-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