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张问陶《斑竹塘车中》歌颂真挚爱情诗篇
斑竹塘车中·张问陶 翕翕红梅一树春,斑斑林竹万枝新。 车中妇美村婆看,笔底花浓醉墨匀。 理学传应无我辈,香奁诗好继风人。 但教弄玉随萧史,未厌年年踏软尘。
乾隆五十七年(1792)十一月,二十九岁的诗人偕妻子女儿从成都出发,沿岷江、长江,去江陵。次年正月抵荆门,转车北上,这首诗就写于北上途中。
传说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思帝不已,泪下沾竹,使竹子变成斑斑点点,称为斑竹,所以这斑竹本身是爱情的象征。诗人途经斑竹塘,触物生情,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之情。时值初春,红梅花开了,密密匝匝的像是聚集了一树的春意。竹林中已抽出了无数新枝,斑斑点点,令人想起湘妃的眼泪。他驾车北上,与妻子同坐,不禁深深地被妻子的美貌所吸引。但诗人不说自已如何倾倒于妻子的美色,而说村中的妇人们都争着来看妻子的容颜。“笔底”一句则纯为陪衬,说自己乘兴作画,墨色均匀。张问陶的妻子林韵征美貌而有文才,他们夫妻间的感情诚笃,所以诗人时时表露自己的爱慕。在此诗之前他另有两首车中赠内的七绝,其中之一说:“春衣互覆五更寒,铃语遥遥梦转安。一笑车箱稳如屋,闭门终日坐相看。”可见他对妻子情深意笃,心心相印。这里所谓的“车中妇美”也正是他对妻子的赞美。诗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妻子的爱恋,所以说理学传中应没有我这样的人,而歌颂真挚爱情的诗篇却可以追溯到诗经·国风的传统。“理学”一联可谓大胆的叛逆之论。乾隆年间理学仍占据着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而作者却对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批评。这种思想与当时的袁枚较为接近,这是乾隆以还个性解放思潮在诗歌中的反映。所以末二句中诗人说,如果自己能常有妻子陪伴,则不厌道途颠顿,来往于京师的红尘之中了,据列仙传中说,萧史喜欢吹箫,秦穆公以女儿弄玉嫁给他。一日,两人吹箫升天。前一句即用萧史事比夫倡妇随。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诗:“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自注:“前辈戏语:‘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香土。’”这里因诗人将至北京赴任,故有“踏软尘”之说。这两句借典故说明自己对爱情的珍重和向往,在封建社会中确是难能可贵的。
诗写得很畅达,从写景到叙事,到议论、到抒情,步步展开,虽也使事用典,但寓意十分明了,并不影响全诗风韵的流美。
-
国学名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出处和解释
【名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最高的是树立起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留下言论著作,这三点,人虽死了,也永不磨灭,这叫做不朽。
-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福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里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
-
清·高阜2寒家敞垣上藤萝3,见者多赏其初夏展放时,新绿如染,叶叶鳞次,微风过去,作
-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这是一首自道身世之作,约作于至德元年(756)李白途经湖州(今浙江北部靠近太湖一带)时。从诗题来看,李白是在答人之问,而且问者是一个
-
佚名 含锋新吐嫩红芽,势欲书空映早霞。 应是玉皇曾掷笔,落来地上长成花。 这首咏辛夷花诗主要是就辛夷花又称木笔花这一点立意。传为欧阳炯所作。 “含锋新吐嫩红芽”一句是写辛夷花初开时情状。《群芳谱》说“
-
列御寇之齐 ① ,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 ②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③ ?”曰:“吾惊焉 ④ 。”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 ⑤ ,而五浆先馈 ⑥ 。”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 ⑦
-
临淮武公业,咸通中任河南府功曹参军。爱妾曰飞烟,姓步氏,容止纤丽,若不胜绮罗,善秦声,好文墨,尤工击瓯,其韵与丝竹合。公业甚嬖之。其比邻,天水赵氏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其子曰象,端秀有文,才弱冠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感谢捐款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感恩捐款”的诗句?,感恩捐款诗句,关于“捐款”的诗句?。关于“感恩捐款”的诗句:感天动地此情深,恩重如山显竭诚。捐出人间真挚爱,款中寄托永铭心。表达感恩的诗句: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
永庆升平全传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合集。分《永庆升平前传》、《永庆升平后传》两种。 永庆升平前传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一名《永庆升平全传》、《永庆升平》。十二卷九十七回。不题撰人。据序知由姜
-
李绅:四望亭记 李绅濠城之西北隅,爽耸四达,纵目周视,回环者可数百里而远。尽彼目力,四封不阅。尝为废墉,无所伫望。郡守彭城刘君字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