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海夜》鉴赏
海夜·黄节 又去吴淞作海行,万流回首只凄清。 樯灯倒照鲛人出,天幕低张渔火明。 远客一舟同契阔,归航三日过零丁。 逢山便就帆师问,不报东南近有兵。
光绪三十三年(1907)冬,黄节自上海归广州,在客船中赋此。诗人早年师粤中名儒简朝亮,后独居僧寺,发愤读书,十年不作诗。至光绪三十二年,在上海与诸宗元、罗惇曧、邓实、潘博等诗人同游,自此复为诗,一发不可收,诗境日深,诗格日高,卓然为近代名家。
黄节中年之诗,造意精深,而无其晚年晦涩之病。如此诗真如汪国垣所云:“敛激昂于悱恻,寓秾郁于老澹,有惘惘不甘之情。”(光宣以来诗坛旁记)颇与北宋黄、陈诸家神理相通。
此诗起处,顺笔直行,自然高华壮亮。诗人常来往上海与广州之间,故云“又去”,去,离开。在海船上回望,万流翻涌,只觉一片凄清。“万流”二字,切不可滑眼读过。万流,古人写海景常语。晋潘岳沧海赋:“群溪俱息,万流来同。”而诗中之意,则似更为深广。作者自参加顺天乡试,被抑于主试陆润庠之后,即弃绝科举。自此多次远游,北登长城,东渡日本,思想日倾向反清革命。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上海主国粹学报笔政,宣传“华夷之辨”。几年间,黄节在茫茫人海中,接触了各种流品的人,引起了许多感触,再加上他次子的病死,所以在眺望滔滔逝水时心中凄清之感自然而生了。
“樯灯倒照鲛人出”,写景设喻极妙。诗人乘坐的是海轮,桅杆上的电灯倒照在海水中,上下辉映,如的皪的华星,不由得使人联想到:是海中的鲛人流出的晶莹的珠泪吧?鲛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一种人类。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下句写入夜后的海景。天空如幕般低低地覆盖着大海,远处是三点两点的渔火。
颈联写旅途中的情怀。从四面八方来到的旅客,同舟共济,谈笑晏晏,有如平生之欢好。“契阔”一词,意为相交,相约,真写出旅客之“神”。人生如逆旅,逆旅亦如人生,大概是佛家所谓的“缘”吧,本来各不相识的人,偶然相聚几天,以后又再分散,可能永不重逢,你可以随便找一个人,向他倾诉,你的欢乐和悲哀,甚至你的隐私,他会替你保存这份悲欢,这份秘密,直至永远永远。“归航”句,写旅人思归的急切心情。再过三天,船就可以到零丁洋了。零丁,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宋文天祥兵败被执过此,曾作过零丁洋诗,中有“零丁洋里叹零丁”之句。由零丁洋入广州,已不足一日水程了。
末二语流露对国事关切之情。诗人频频询问过往的船工,探听广东地区近来是否还有兵事。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下,中国同盟会成立。自1906年起,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07年5月,在潮州黄冈起义;6月,在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在钦廉防城起义,12月,在镇南关起义,这些起义大都在广东沿海一带。起义虽失败了,但有力地冲击清王朝的腐朽政权。黄节本人,也在1909年春加入同盟会,成为民主革命阵营中一分子。
-
李白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
-
这首词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的惜春情怀。上片写暮春季节,燕子穿阁,杨花飘落,而春醪味薄,难解闲愁。下片写桃杏凋残,绿野草长。晚来风急,又不知花落多少。 全词含蓄细腻地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宛转柔媚,新颖别致
-
卫灵公之时,弥子瑕有宠,专于卫国。侏儒有见公者曰:“臣之梦践矣。”公曰:“何梦?”对曰:“梦见灶,为见公也。”公怒曰:“吾闻见人主者梦见日,奚为见寡人而梦见灶?”对曰:“夫日兼烛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
-
英国著名意识流*作家维吉尼亚·吴尔夫*于192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共分三部,即《窗》、《岁月流逝》、《灯塔》。 小说写兰姆西教授一家
-
1、法门寺:世界佛都,心的清凉地2016年7月24日上午,杨哥的堂兄杨先生一家及其同学陈先生夫妇陪同我们,驱车96公里到扶风县法门寺参观,一
-
这是一首记游诗,作者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任杭州路儒学正,成宗大德二年(1298)调浙北崇德州教授。高彦敬初仕为省郎,继出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大德初入为御史。杭州路和江浙行省治所同在杭州,二人由此相识。高善画,邓文原《履素斋稿》有题高画诗数首,高彦敬《房山集》也有怀邓诗,可见二人友情甚深
-
遥远的时光里,女孩家的闺房大多是高高地矗立在阁楼上的,而阁楼又是严严实实地掩映在街道或院落的深处的。闺房一般都是小小的,小小的闺房
-
九辩 作者: 李志慧 【本书体例】
-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 ① ,主人奉觞客长寿 ② 。主父西游困不归 ③ ,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④ ,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 ⑤ ,雄鸡
-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的一部诗集,以下是对其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是清代著名的诗人龚自珍所创作的一部诗集,共收录了他在一段艰难的流亡生涯中创作的许多作品。这些诗篇不仅抒发了龚自珍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他向读者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阅读《己亥杂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龚自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他对民族振兴的渴望。 其中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首诗中,龚自珍以抒发思乡之愁为主题,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