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黄遵宪《双双燕·罗浮纪游图》题画之词作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黄遵宪《双双燕·罗浮纪游图》题画之词作

双双燕黄遵宪 题潘兰史罗浮纪游图 罗浮睡了,试召鹤呼龙,凭谁唤醒?尘封丹灶,剩有星残月冷。欲问移家仙井,何处觅、风鬟雾鬓?只因独立苍茫,高唱万峰峰顶。 荒径,蓬蒿半隐。幸空谷无人,栖身应稳。危楼倚遍,看到云昏花暝。回首海波如镜,忽露出、飞来旧影。又愁风雨合离,化作他人仙境。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潘飞声字兰史,爱罗浮山,有游记,与夫人相约偕隐此山中。遵宪借题遣兴,寄托深远。

罗浮为广东名山,也是中国道教著名洞天之一。据潘飞声云,陈澧游罗浮山,仅得“罗浮睡了”一句,久而未能成篇。词人起句便由此入题。“罗浮睡了”,陈澧原句指罗浮山仪态万方,沉静端庄,有如睡梦中的美人。然而,在词人的艺术构思中,“睡了”却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的无所感知,意味着在沉睡中失去峥嵘的气势和勃勃生机。山中有白鹤、黄龙诸宫观,似也一同睡去。词人以此隐喻被列强侵凌的中国。“呼龙”用李贺天上谣诗“呼龙耕烟种瑶草”的典故,且因山中宫观而产生联想。既然山连同其间的鹤、龙都已沉睡,则谁能唤其醒来?起句便表现出非凡的气度和对国事的极度关切。这同词人积极参与戊戌变法的思想、行动有较大的关连。在变法中,词人大力介绍西方强盛和日本迅速崛起的经验,以期唤醒国人。在此词中,也表现出其以发蒙震聩者自居的责任感。“尘封”二句,写罗浮作为道教名山的昔与今,也隐喻中国的盛与衰。罗浮山有葛洪炼丹之遗址。据抱朴子外篇·自叙及晋书·葛洪传载,洪在罗浮山炼丹积年,著述不辍。这是道教史上的大事,也是罗浮山值得大书特书的佳话。然而,这已经成为往事。而今斗转星移,香烟寥落,亦如中国从昔日繁荣昌盛的强国蜕变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一般。于是,词人慨叹“剩有星残月冷”,早已是旧梦难寻。“欲问”三句隐括潘兰史与其夫人旧有偕隐罗浮之约一事。“移家仙井”谓兰史也像葛洪那样对罗浮山情有独钟。然而,葛洪之仙井后世已无可考,兰史夫妇隐居之后,又将到何处寻觅其踪?“只因”二句乃自行设答之词,并借题发挥,言其高唱于万峰颠顶,指其作诗、作画,也委婉地言其意在唤醒罗浮,与起句之“凭谁唤醒”相呼应。遵宪题兰史罗浮图乃一诗一词。诗为题独立图,内有“君看独立山人侧,多少他人卧榻容”二句,兰史自号“独立山人”,亦有众人皆醉,唯君独醒之意。本篇中的寄托、期许更加委婉、深邃。

下片承前“移家”句,写兰史隐居罗浮之状。“荒径”数句写其庐舍之幽。门前小路长满野草,庐舍也在蓬蒿掩映中。所居之地不与俗人相接,故称之为“空谷”。南朝谢灵运有“讵存空谷期”句,也是对这样清幽之境的称谓。“危楼”二句写在隐居生活中对山光水色的欣赏、留连。这数句写对兰史夫妇偕隐罗浮的初衷的推想。在对清静悠闲的隐居生活的描绘中,忽然笔锋一转,写出另一番风景,另一种境界。“回首”三句写对罗浮山的纵览。据祝穆方舆胜览等书所记,罗山之西为浮山,在海中,如浮海而至,故名浮山。词人设想奇特,仿佛观赏罗山风光之时,回望间,忽然闪现出风平浪静的大海中的浮山,闪现出它作为蓬莱仙山之一部分而浮海至此的传说和灵异色彩。然而,这回望给人以愉悦,也给人以悲凉。这美好的“旧影”并没停留在回望中。词人笔锋再转,引出惊人魂魄的结句,这浮海而至的仙山又为令人忧愁的风雨所掩蔽,“化作他人仙境”,一语重如千钧。在这样的艺术概括中,包含了多少山河割裂、列强肆虐引发的悲愤与苦痛!结句翻出新意,更进一层,同时,这也是对前面“高唱万峰峰顶”句的最好脚注,是对“栖身应稳”的否定。在海上漂来的浮山已“化为他人仙境”之时,罗浮山已被肢解,它又怎能沉睡?有识之士又怎能“栖身应稳”?如此愤激的感情,在作品中却完全以艺术的语言出之。罗浮山为葛洪炼丹之所,是道教重要洞天之一,浮山的传说更具有神仙色彩,然而,如今却成了“他人仙境”,无限愤慨,无限沉痛,都熔铸在结句的意蕴中。

本篇上片写山,写传闻,亦真亦幻,变化多端且又委婉含蓄;下片写隐居,看似平淡,实则深沉,层层翻进,转为激切,铿然收束,有断弦裂帛之声。据潘飞声在山泉诗话云:“此诗此词,传钞一时,已有录入诗话、笔记者。”反响如此强烈,亦所宜也。

猜你喜欢
  • 杜牧《闲题》全诗赏析

    男儿所在即为家,百镒黄金一朵花。借问春风何处好?绿杨深巷马头斜。

  • “贵大患若身”注释、译文和感悟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① ? (《老子·十三》) 【注释】 ①贵:重视。 【译文】 什么叫作重视大祸患像(重视)身体呢? 因为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置身其中

  • 刘禹锡《抛球乐》全诗赏析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作品赏析【注释】:

  • 辛弃疾《渔家傲》全诗鉴赏

    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自是君家门户事。当此际。鬼山正抱西江水。三万六千排日醉。鬓毛只恁青青地。江里石头争献瑞。分明是。中间有个长生字。

  • 严羽《沧浪诗话》的妙悟说是什么意思

    原为佛教语。宋代禅宗盛行,影响及诗,以禅喻诗,以妙悟论诗,成为时尚,其最著者为严羽《沧浪诗话》。在严羽看来,妙悟即作家在创作或鉴赏过程中进入境界,兴会淋漓,灵感倏至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文学创作

  • 黄永玉《乡梦不曾休》

    黄永玉(1924) 土家族,湖南凤凰县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史家。20世纪40年代始为书刊插图并发表诗作。 50年代初由香港返北京。现居住香港。著有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我的心,只有我的心》

  •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处】唐王翰《 凉州词 》。 【意思】你不要笑我喝多了酒而醉倒在战场上,因为由古至今,在外作战的人究竟有几个能够安然无事地回来呢? 凉州词的凉州是边境城市,当

  • 含有六个一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有六个一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有六字和一字的诗句带六的诗句,一行六个字的古诗,含有一的古诗词。一行六个字古诗很多,以下列举五首。《自适》唐代诗人 王维原文: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译文:在山南盖起了

  •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出处】唐.韦庄《台城|金陵图》 【意思1】面对六朝兴亡,最不动情的 就是台城的柳树,依旧伫立在烟雨笼罩 的十里长堤上。台城:在今江苏省南京 市玄武湖一带。从

  • 张九龄《登城楼望西山作》全诗赏析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仙井今犹在,洪厓久不还。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檐际千峰出,云中一鸟闲。纵观穷水国,游思遍人寰。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