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贺新郎·秋晚独上荆州城楼》清代词作鉴赏
秋晚独上荆州城楼 飞过蛮天雨。背孤城、夕阳西下,大江东去。虎渡龙洲依然在,长是马嘶日暮。有独客、登楼怀古。豚犬英雄都不问,问成名、孺子今何处?秋太晚,散砧杵。 山川洵美非吾土。向江陵、夹衣催换,一番寒暑。翠冷红酣微霜后,变了荆门烟树。且目送、边鸿南渡。隔岸残云流欲尽,指空蒙、下是衡阳路。愁浩浩,共谁语? -----查慎行
这首词当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至二十二年(1683)间,作者偕其从兄查容客游楚地,遂有此作。本篇写词人在秋日的傍晚登上荆州城楼的所见所感。起句写景,也写出了自己登楼时的天气,秋雨刚过,江天净爽。恰在这样的条件下,词人独上城楼。接下来写登楼所见,进一步写荆州城楼四周的景色。“背孤城”三句写放眼四望中的荆州城。夕阳已经隐去,孤城陷入暮色中,惟有大江环绕着它,愈加显得空旷、苍凉。“虎渡”三句多涉及荆州地名与历史掌故。据袁山松宜都山川记云:“南崖有山名荆门,北对崖有山名虎牙,故曰荆门虎牙。”南史·徐世谱传云:“西魏攻荆门,世谱镇马头岸,据有龙洲。”又盛弘之荆州记曰:“刘备败于襄阳,南奔荆州。”这里以虎牙、龙洲、马头等地名连缀入篇,谓己日暮登楼,这些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相关联之所尽在望中,那虎渡、龙洲仍历历在目,那称之为马头的征战之地,似乎还能听到古代英雄的战马的嘶鸣。作者先以自己视线所及为线索,以展望中的景物将读者的思绪引入雄关古城的氛围中,然后点出抒情主体,似乎暂时将视线收回到自身。但这仅仅是一个过渡句,使前面的写景转入到怀古抒情。“豚犬”句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历:“(曹)公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孙权、刘表等皆与荆州历史相关,登楼怀古,这些前代名人自然地出入于词人思绪中。然而,作者的笔锋将这些人物轻轻带过。他们并不是作者所关注的人。此时,词人的情怀另有寄托。“孺子”指王粲。据三国志本传载,粲年幼便受到蔡邕的赏识,后居荆州,依刘表,其间作登楼赋。词人此刻登临,想到少年成名,也曾居此并有名赋传世的文人,深表敬服。然而,在荆州城楼,他四顾茫然,只感到清秋岁晚,只听到一派砧杵之声。在词人心中,那些政治、军事方面的人物都不屑一顾,只有骚客雅士令他向往,但却无法与他们交流。在耳畔砧杵频催的秋季,他感到孤独,他的内心充满了苦闷。
下片转为直接抒怀。“山川”句用王粲登楼赋中语。原文“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表现出王粲在荆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决心离去的强烈愿望。词人此时的心情同当日的王粲颇有相同之处。然而,他的漫漫游踪还远没停止。江陵是他即将去的地方。在这里,词人用衣服的更换,以表明时序的变幻、寒暑的交替和羁旅的艰难。词人已经在他乡浪游了很长的时间,虽然为苦闷、孤独所困扰,却仍然无法改变其处境。“翠冷”二句进一步写寒暑的变幻。经过秋霜之后,原来浓荫如烟的树林改变了颜色,树叶有的殷红,有的暗绿。一派肃杀的清秋景象。深秋岁晚是游子思亲怀归的时段,如诗经·小雅·采薇中,诗人唱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暮)止。”然而,词人虽有离开荆州的意图,却仍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浙江海宁。“且目送”二句,写词人城头四望之时,在“翠冷红酣”的衬托下,雁阵飞过长天。词人目送着它们,也引起诸多遐想。“隔岸”三句承前之“目送”,雁行渐去渐远,唯见天际残云飘流殆尽。这又回应起句的“飞过蛮天雨”。雨刚刚下过,云也渐渐散去。词人远望间,指点着雁去的方向,在天水空蒙之处,是雁去之路,也是词人将要去的方向。这是无奈的指点,是思归而不得归的游踪所寄。在这样的怅然远望之际,直逼出结句:“愁浩浩,共谁语?”一种无法倾吐的愁绪在胸,令读者感受到他无可名状、无可解脱的烦恼。
此词以雨后、深秋、暮色、孤城、游子构成了深沉雄浑的意境,怀古中对比鲜明,豚犬、英雄与才华出众的孺子相对举,表明词人无意于功名利禄,而对“文章千古事”抱有特殊的偏爱。“翠冷红酣微霜后,变了荆门烟树”二句着色浓烈,且用以表现时序的变幻,有过人之处。
-
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主第簪缨满。皇州景望华。玉池初吐溜。珠树始开花。欢娱方未极。林阁散余霞。
-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①,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到,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火②。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③,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④。纵荒坟横断
-
寇准《书河上亭壁四首》宋山水诗鉴赏 寇准 堤草惹烟连野绿,岸花经雨压枝红。 年来多病辜春醉,惆怅河桥酒旆风。 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
-
[原文] 总 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变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按]解语重数不重理。盖理,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之,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术多不应。且诡谋权术
-
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水平而不流,无源则遬竭;云平而雨不甚,无委云,雨则遬已;政平而无威则不行,爱而无亲则流。(《管子·侈靡》) 【注释】 遬(sù):同“速”。委云:积云。 【译文】 人太富了会不
-
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1]慧褒[2]始舍[3]于其址[4],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
-
薄宦三河道,自负十馀年。不应惊若厉,只为直如弦。坐历山川险,吁嗟陵谷迁。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魂归沧海上,望断白云前。钓名劳拾紫,隐迹自谈玄。不学多能圣,徒思鸿宝仙。斯志良难已,此道岂徒然。嗟为刀笔
-
古文·吊张衡文 祢衡南岳有精(1),君诞其姿(2)
-
诗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诗人有感于兄弟之间“浮沉异势,不相亲与”,进一步以“清路尘”与“浊水泥”来比喻二人
-
论题解析 [解题]尊师(respect teachers),顾名思义,即尊重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如果饮水思源,他都不会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