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明末清初词作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明末清初词作鉴赏

夜宿临洺驿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陈维崧

这是一首纪游怀古词。“临洺驿”在今河北省永年县,古有临洺关,东临黄河,西望太行山,离邯郸市很近,这就是“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燕赵之地。战国以后的各个时代里,不知有多少失意之士,面对这块土地感慨万千、潸然下泪。陈子昂是一个,陈维崧也是一个。

一起写登览所见。作者以江南游子漫游北方,最为突出的感受是北地的早寒和景象的萧瑟,首二句当是傍晚斜日下远眺太行山的情景——峰峦攒聚,状如佛头上的螺髻;山脉蜿蜒,状如蝌蚪古文。地里庄稼已经收割,大片野生的稗子正在扬花,一片白茫茫的,如一层厚厚的霜皮,传达出逼人的寒意。几句粗笔点画,境界阔大而苍凉,正好向怀古之情过渡。

过片写登临怀古。就在作者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多少诸如三家(韩、赵、魏)分晋、秦灭六国(齐、楚、赵、魏、燕、韩)的沧桑巨变、杀伐战争。同时也产生过多少诸如燕昭王、乐毅、廉颇、蔺相如一类的风云人物,演出过多少君臣契、将相和一类的历史活剧。然而一切都成了历史,眼前却是一片沉寂。“堪回首”三字,当作反诘语气读,即不堪回首。细味又并非历史岁月的不堪回首,而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令人觉得不堪回首。两句表达的是一种失落惆怅的情怀。“悲风吼”三句,则紧扣北地霜风,因其风向南,故云“黄叶中原走”。词人的怀古,似已通感于自然,一时“狂飙为我从天落”,令结拍极具神韵。词末的意境,使人联想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那样的写法。陈维崧喜欢运用这种通感自然的表现手法,且常用于词的结尾,另如好事近“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也很警策。

词中未提到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也没有明言任何具体的历史鉴戒,内容相当含混,同时也就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作者出身于讲气节的文学世家,祖父陈于廷是明末东林党中坚人物,父亲陈贞慧是当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以反对阉党而遭致迫害。明亡时,作者年届弱冠,入清后虽补诸生,但长期未得官职,游食四方,身世飘零。读者知人论世,从此词含混的历史感慨中,也能无误地辨认出一些怀才不遇,类似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那样的感喟。

猜你喜欢
  • 岑参《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郭子是赵节度》全诗赏析

    安西美少年,脱剑卸弓弦。不倚将军势,皆称司马贤。秋山城北面,古治郡东边。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 《与陈博士笺》原文|翻译|赏析

    清·龚自珍2静庵博士足下3:自古以阴阳五行占验灾异4,与推步家术绝不相同5,不能并为

  • 杜牧《醉题》全诗赏析

    金镊洗霜鬓,银觥敌露桃。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

  • 刘禹锡《答东阳于令寒碧图诗》全诗赏析

    东阳本是佳山水,何况曾经沉隐侯。化得邦人解吟咏,如今县令亦风流。新开潭洞疑仙境,远写丹青到雍州。落在寻常画师手,犹能三伏凛生秋。

  • 苏轼《赠莘老七绝》全诗鉴赏

    嗟余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天目山前渌浸裾,碧澜堂下看衔舻。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夜来雨洗碧巑岏,浪涌云屯AA5郭寒。闻有弁山何处是,为君四面竟求看。夜桥

  • 温庭筠《望江南(二首)》诗词赏析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 脉脉水悠悠。肠断白[[!NFDA6]]州。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斜晖:夕阳的光辉。脉脉:指女子含情远望的

  • 《冯瀛王》全文和鉴赏

    ·焦竑· 《五代史补》言:冯瀛王在中书日,有举子李导,投所业为贽。冯见之,戏谓曰:“老夫名道,秀才不可谓不知。然亦名道,于礼可乎?”李抗声对曰:“相公是无寸底道字,小子有寸底道字,何为不可?”公笑曰:

  • 唐宋散文之韩愈《原道》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2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3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4 。仁与义,为定名 5 ;道与德,为虚位 6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 7 ,

  •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名句】富贵而知好 ① 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② 。 【注释】①好(hao):喜爱。②慑(she):惊恐,忧惧。 【释义】富贵者喜好礼仪,就不会骄奢淫逸;贫贱者喜好礼仪,就不会意志怯

  • 《庄子·渔父》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庄子·渔父》是庄子的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渔父的境界来表达庄子的世界观。渔父享受着宁静和自由,他的境界高于世俗。文章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诠释了庄子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这篇文章给予我们思考,人生是否只追求功名利禄,或者我们是否可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人们可以从渔父身上学到很多,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如何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这篇寓言适用于任何时代,给予我们启示和反思。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