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卷一答李浣已介绍。作者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任比部员外郎,建中四年(783)暮春,由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刺史。寄李儋元锡当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春。李儋,时任殿中侍御史,是作者的朋友,韦苏州集中,有不少赠给他的诗。
首联写触景生情,想念朋友。由“今日花开”联想起去年在花丛中与朋友告别的情景。去年在花丛中与朋友告别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之间都快要一年了,用花再次开放,表示时间的流逝,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当然诗句中也暗藏着盼望与朋友见面的意思。
颔联向朋友倾诉自己的苦闷。三句感叹世事难以预料。唐德宗建中二年七月,朱泚被任命为太尉,建中四年十月,泾原(今甘肃泾川北)兵奉命东征,路过长安,因伙食差而哗变,德宗逃亡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据长安称帝,国号秦。韦应物派人到奉天了解情况,直到兴元元年(784)五月九日才回到滁州,因此作者说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前途都难以预料。四句写在这样的背景下,黯然神伤,连春天也无心出游,独自待在家里睡觉。
颈联写对自己前途的矛盾心理。五句写自己多病想归园田居,六句写自己又为有老百姓流亡而感到愧对俸禄,言下之意,还要继续留下来做好工作。何去何从正需要老朋友来帮助出出主意,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引出尾联。
尾联写盼望老朋友早日来团聚。七句写听说李儋想来,末句写自己已经盼望了好几个月,当然诗人是用盼望月圆这种形象化的语言将这层意思表达出来的。而这与开头“花开又一年”形成了呼应。
五、六两句所自然流露出来的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后人赞不绝口,如北宋黄彻噏溪诗话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祖,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六说:“朱文公称此诗五、六好,以唐人仕宦多夸美州宅风土,此独谓‘身多疾病’,‘邑有流亡’,贤矣。”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说:“凡居官者,廉洁已称难能,韦则因邑有流亡,并应得之俸钱,亦觉受之有愧。非特廉吏,且蔼然仁者之言矣。”
-
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
萧索绕家云,清歌独隐沦。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一水无涯静,群峰满眼春。何当伴闲逸,尝酒过诸邻。
-
一勉强看了会儿代数——好比某些官员漫不经心地勉强研究着民生规划——抬头看了看依旧的墙壁和依然的人群,闷头沉思了一会儿——好比那些官
-
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诸侯持节钺,千里控山河。汉驿双旌度,胡沙七骑过。 惊蓬连雁起 1 , 牧马入云多 。不卖卢龙塞,能消瀚海波。须传出师颂 2 ,莫奏式微歌。 【校记】 1.蓬,《全唐诗》一作“烽
-
数子皆故人,一时吏宛叶。经年总不见,书札徒满箧。斜日半空庭,旋风走梨叶。去君千里地,言笑何时接。
-
河流在大地上流淌,给我们以物质馈赠,也带给我们精神的慰藉。玉龙喀什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流经和田绿洲,自古就因盛产和田白玉而
-
作者: 牛成孝 【本书体例】
-
【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注释与译文]两句的意思是:醉翁的本意并不在酒,而是这里的山水美景使我陶醉。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有时也比喻别有用心。 参考文献 (宋)欧阳修《醉翁
-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
-
崔修建·没有翅膀也可以自由地飞翔崔修建1983年的一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家医院,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令她的父母惊愕无比的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