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千家诗全集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甫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杜甫,本书卷二绝句等已介绍。此为杜甫于宝应元年(762)在梓州(今四川三台潼川)时作。当时玄武县(今四川中江)属梓州。玄武县东二里处有玄武山,山有玄武庙,即杜甫所谓玄武禅师屋。该庙在梓州治所之西不远处,题玄武禅师屋壁当是杜甫游览玄武禅师所居屋,题在壁画上的。

首联将画家直接说成是顾虎头。“顾虎头”即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人称“才绝、画绝、痴绝”,尤精绘画,善画神仙、佛像、禽兽、山水。“沧洲”乃传说中神仙生活的地方,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称该地去中国数万里,“其洲方千里,花木常如二三月,地土宜五谷,人多不死,亦出凤凰、孔雀、灵牛、神马之属”。两句前着“何年”两字,便显得煞有介事,仿佛这幅壁画真的为顾恺之所作。读者当然不会真的相信这一点,但是我们都可能承认这幅画画得非常好。

颔联对画面的内容作了描述。三句写在一轮红日的照耀下,林立的山峰间云雾飘渺。四句写在蓝天之下江水奔腾,海浪汹涌。此联寥寥十字就概括出了画面中既迷朦飘渺,又雄伟壮丽的景象。

颈联利用两个典故赞美禅师。五句典出神僧传,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三十五卓锡开山称:“舒州潜山最奇绝,而山麓犹胜。志公与白鹤道人欲之,同谋于梁武帝。帝以二人俱具灵通,俾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道人曰:‘某以鹤止处为记。’志公云:‘某以卓锡处为记。’已而,鹤先飞去,至麓将止,忽闻空中锡飞声,志公之锡遂卓于山麓。道人不怿,然以前言不可食,遂各以所识之处筑室焉。”下句典故出自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十宋京师杯渡:“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至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渡河,不假风棹,轻疾如飞,俄而渡岸,达于京师。”杜甫在运用这一典故时,还加上了“不惊鸥”的细节,说明杯渡技艺的轻盈高超。杜甫用这两个典故,显然是赞美玄武禅师佛法高深。

尾联结束全篇。七句是对画的总结,从画中似乎寻找到了通往庐山之路,庐山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东晋释慧远曾在那里主持过翻译佛学经典的活动。“似”字下得非常准确,因为杜甫虽然对佛教有些兴趣,但是并不信仰,这句诗只不过是继续赞赏壁画而已。末句是对禅师的赞扬,诗中将禅师比成慧远,而将自己比成陶渊明。“慧远”为东晋著名高僧,住庐山东林寺,为净土宗始祖,在僧俗两界均有很大影响,陶渊明曾与之游。“真”字也用得很准确,因为儒家知识分子对陶渊明是完全能够接受的。这两句如清黄生唐诗摘钞卷一所评:“观画壁似得庐山路,对禅师真随惠远游。岂惟山水如真,人物亦相随入画矣。一边赞画,一边赞禅师,凡题有主人,诗必照顾之,此唐贤不易之法也。”

巧用典故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用“顾虎头”就突出了壁画的水平,用“沧州”就说明了画的内容,用“志公”与“杯渡”就赞美了禅师,用“慧远”与陶渊明就表达了主题。许多内容都是难以表达的,使用了典故不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而且还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 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全诗赏析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云外有白

  • 刘禹锡《省试风光草际浮》全诗赏析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①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② ,环而攻之而不胜 ③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皋陶谟) 上天的视听,是依从人民的视听。上天扬善惩恶,也是根据人民的意向而决定。国君理政也要尊循民意。 皋陶认为是非善恶,天民相同。人民的耳目就是上天的耳目。“聪明”指视听,即所谓耳聪目明。

  • 《殓》邹冬萍散文赏析

    床上躺着的是一具已失去生命表征的形体。屋外八月末炙热的阳光也照不暖她,自然,生命中曾经历过的雨雪再也冰冷不了她。她如一只老去的蚕,

  • 《登楼望水赏析》

    首句“鸟啼花发柳含烟”,诗人便点出了此时其身处的美好风光,可是风光大好,诗人却在下句用了“抛却”,这则点明了,诗人此时带愁,无暇眷顾风景,这同时也衬托出诗人的愁,点明诗人的遭遇,是不堪看呀。后二句,应该是虚写,诗人开始去眺望故乡,想着何

  • 《宣公三年:楚王问鼎》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经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葬匡王。楚子伐陆浑之戎。夏,楚人侵郑。秋,赤狄侵齐。宋师围曹。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葬郑穆公。 传 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礼也。望

  • 晏殊《和宋子京召还学士院》全诗鉴赏

    网索轩窗邃,銮坡羽卫重。鷁舟还下濑,星使出飞龙。赋待三英集,词须五吏供。会看边燧息,横霈紫泥封。

  • 李处全《水调歌头咏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水调歌头咏梅》咏梅花诗鉴赏 李处全微

  • 《璇玑图诗·苏蕙》原文与赏析

    苏蕙琴芳兰凋茂熙阳春墙面殊意感故新霜冰齐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清廊休翔流长愁方禽伯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