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澧《齐天乐·十八滩舟中夜雨》客乡愁怀词作
齐天乐陈澧 齐天乐·十八滩舟中夜雨 倦游谙尽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灯,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蛩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 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秋意如许。古驿疏更,危滩急溜,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岭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十八滩为赣江在江西赣县、万安境内的河段,以急滩密布著称。着此一地名,已觉行路难之意,况复客舟夜雨,能不感慨万千!词作深刻地表现了这种特定处境中的客子愁怀。
上片因题起句,“倦游”、“江湖味”扣“十八滩”,“孤篷”扣“舟中”,“眠秋雨”扣“夜雨”;一个“尽”字、一个“又”字,则再现了题中所含雪上加霜的况味,同时也领起了全篇对“雨”的着力刻画。由于是“眠秋雨”,所以首先是船舱内的印象:但觉雨点声繁而势沉,击打船篷,如落枕上,灯火为之摇曳,旅人为之失眠。乡梦既已无法续成,词人的注意力便为舱外的夜雨所吸引。夜雨主宰了十八滩的旅程,前时两岸常可听到的蟋蟀幽鸣已为雨声替代,而滩边的芦苇、堤岸的丛树,则增添了风雨的变调,使之更觉荒凉凄冷。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夜潇潇”的秋雨中,不可能辨识“断苇荒芦”、烟渚堤树之类的外部景物,词人的铺写,其实只是舟中听雨,由听觉产生的联想。但这种写法,却加倍渲染出了夜雨的氛围和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下片继续宕开。“渐寒生竹簟”,一个“渐”字与“一夜潇潇”前后呼应,标志长夜的苦捱已近尾声;而“寒生竹簟”由听觉过渡到触觉,也暗示了“夜雨”形势的变化。身心交加的寒意使词人势必不能继续躺卧下去,于是起身推篷出望。此时已将拂晓,雨势已杀,但岸上古驿的残更,船过危滩的急流,都是“一夜潇潇”的雨意的延伸。它们唤起了“天涯离绪”,由归期又误的感慨,引出了词人回身南望粤中家乡的举动。而“庾岭模糊,湿云无数”的视界,又与前时的“夜雨”意脉相接。古人颇多一夜愁白头发的先例,于是词人想到:到了明朝揽镜相照,定然自己也免不了增添几许华发。这一结笔,正是对一夜煎熬的总结。
本词自“孤篷又眠秋雨”句后,再不出现“雨”字,而各句无不与“舟中夜雨”的题面相连,又无句不从旅愁中反映出乡思。大笔濡染,不粘不滞。作者曾手批山中白云词,对张炎“濡染有致”、“情景俱到”、“寄托遥深”的手法别有会心,此作亦全面表现了这种种特色。
-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
定情诗繁钦【原文】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1]。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2]。时无桑中契[3],迫此路侧人。我既媚[4]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
-
只说史进提了朴刀,离了少华山,取路投关西五路,望延安府路上来。但见: 崎岖山岭,寂寞孤村。披云雾夜宿荒林,带晓月朝登险道。落日趱行闻犬吠,严霜早促听鸡鸣。 史进在路,免不得饥食渴饮,夜住晓行,独自一个
-
万户伤心生野烟 (2) ,百僚何日更朝天 (3) ?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注释】 (1)菩提寺:在长安平康坊南门之东(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东南隅),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安史之乱起,
-
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杨万里(11
-
国学名句“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出处和解释
【名句】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语出《颜氏家训·勉学》。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所以博览群书应当抓住纲要,才能有利于事业的成功。说明读书应当专精,才于事业有益,
-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组诗《秋浦歌十七首》,是大诗人李白晚年居秋浦(唐县名,今安徽贵池) 时所作。“其十”一首,从描绘秋浦山景落笔,触景生情,抒
-
“晋楚邲之战(宣公十二年)”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 先秦散文
晋楚邲之战是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一次战争。这篇文章通过介绍事件的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向读者展示了这场战争的经过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文章语句通顺,准确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字数也符合要求。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