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翥《七律·清明》千家诗鉴赏
高翥七律·清明千家诗鉴赏
高翥〔一〕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二〕。
〔一〕高翥(1170—1241):原名公弼,字九万,号菊涧,余姚(今属浙江)人。幼习科举,不第即弃,以教授为业,布衣而终。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因慕禽鸟信天缘习性,自署“信天巢”。与诗友唱酬为乐。高翥诗有民歌风,擅长以平易自然之句写出寻常不经意之景色,平易雅淡,脍炙人口。有菊涧集二十卷,已佚。清康熙时裔孙高士奇辑为信天巢遗稿。
〔二〕九泉:人死后的葬处。古人相信人死了魂归地下,其地为九泉,又称黄泉。阮瑀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崔珏哭李商隐诗:“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点评】诗人用对比手法,展现出清明节扫墓前后迥然不同的景象,抒发了世事皆空、及时行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极为消沉的情绪。据传,明代有人因争坟地大打出手,致死人命,有位秀才将高翥的清明诗改换数字,便成一首绝妙的劝谏诗:“南北山头争墓田,清明殴斗各纷然。衣衫撕作白蝴蝶,脑袋打成红杜鹃。日落死尸眠冢上,夜归儿女哭灯前。人生有事须当让,寸土何曾到九泉。”
-
作者: 刘培芝 【本书体例】
-
腰痛拜迎人客倦,眼昏勾押簿书难。辞官归去缘衰病,莫作陶潜范蠡看。洛下田园久抛掷,吴中歌酒莫留连。嵩阳云树伊川月,已校归迟四五年。
-
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
史料笔记。八卷。清姚元之撰。初刊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 姚元之,字伯昂,号廌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咸丰二年(1852年),安徽桐城人。嘉庆十年(18
-
《春风满脸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春风满脸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周步山 孔帆升周步山,念起来动听,走起来有点费劲,不过,若是自驾游,那还真叫开了眼界,叫人不由得啧啧称奇。周步山是鄂南通山县祝家楼
-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 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
-
苏洵 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于千万年而不变,使民之耳目纯于一而子孙有所守,易以为治。故三代圣人,其后世远者,至七八百年,夫岂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盖其子孙得其祖宗之法而为依据,可以永久。夏之
-
作者: 王思敏 【作家简介】见《刺青》。 《细雪》
-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文学家王湾的作品之一,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全诗描绘了山水壮丽、宜人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思索。翻译成英文,应尽量忠实于原意,保持语句流畅。王湾通过此诗,展示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并通过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