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戏答元珍》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吉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以第一名成绩举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仁宗景祐四年(1037)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历任右正言,知滁州、扬州、颍州,应天府兼南京留守,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嘉祐六年(1061),拜参知政事。欧阳修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宋代诗风的革新也有显著贡献,所著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著作,影响深远。在诗词创作方面,成绩也非常突出。四库全书收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全宋诗录其诗二十二卷又二十八句。
戏答元珍一作答丁元珍,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作朋党论为范仲淹辩护,结果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景祐四年春天,他的朋友丁宝臣(字元珍)时任峡州军事判官,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赠他,欧阳修遂写此诗作答。题中冠以“戏”字,是为了掩饰自己遭贬后的失意情绪,并宽慰丁宝臣。
首联写山城春迟,并交代了时间与地点。这是一个倒装句,照理说先是在早春二月未见到花,才会产生春风不到天涯的疑问。正是采用倒装的形式,给读者造成悬念,唤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从而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春风疑不到天涯”还使人联想起唐王之涣凉州词中的名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似乎也在抱怨山城夷陵是个被遗忘的角落,得不到皇恩的眷顾。
颔联承上写山城早春景象。三句写早春还残留着冬景,一是枝头还有没有融化完的雪,二是树上还挂着没有采摘完的橘子。四句写春笋快要破土而出,说春笋的生长是被春雷惊醒的结果,可谓奇思妙想。这两句都从“未见花”而来,但是都写出了夷陵盛产橘子与竹子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夷陵的春天确实来得迟。
颈联抒发思归的情绪。五句写夜不能寐闻雁啼更增强了思归之情。此句写诗人因为思归而失眠,因失眠而能听到归雁夜啼,又因听到雁啼而更加思归,因为春天来了大雁尚且准时北归,而自己却不能回到遭贬前担任西京留守推官的任所洛阳。六句写自己抱病在外地进入新的一年,所以对美好的事物特别敏感,因而感慨万端。
尾联自我宽慰也宽慰朋友。七句写自己在洛阳欣赏过名花,略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意思,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里说过:“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诗人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祐元年(1034)曾在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而洛阳盛产牡丹,当然也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花,欧阳修自然尽情欣赏过,所以称自己曾为“洛阳花下客”。末句写山城的野花是一定会开放的,我们不用叹息,期待阳春三月的到来吧。
此诗好在能将写景、抒情、议论融合在一起,写景能于春寒料峭中见出勃勃生机;抒情能于归思难耐中怀有希望;议论能于失意挫折中作退一步想。欧阳修在黄溪夜泊中曾说:“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无论诗句中表达怎样的感情,要人全面看待人生的挫折,还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宋诗中的议论是不能一概否定的。
-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福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 浪掏劲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昼,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
-
《禁闭》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萨特(1905—1980)的代表剧作之一,讲的是在人间曾作恶犯科的三个鬼魂在地狱里继续为非、相互摧残、始终不得安宁的故事。加尔散是个卑劣低下,虐待妻室,并在关
-
赏析 华君武是我国当代著名漫画家,毕生从事漫画创作, 出版过多种漫画集,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漫画的精义在于讽刺,讽刺是漫画的灵魂。但是漫画的讽刺,不是跳着脚的谩骂和直截的指责,而是富于艺术品味的、令人
-
子惠思我 ① ,要是你爱我想念我, 褰裳涉溱。就提起衣裳过溱河。 子不我思,要是你不爱也不想, 岂无他人? 难道没有别人来爱我? 狂童之狂也且! 你这个笨拙的傻家伙! 子惠思我,要是你爱我想念我, 褰
-
《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养生学著作。两卷。梁陶宏景撰。约成书于梁大同二年(536年)。(撰者事迹参见“《真诰》”条) 本书乃作者收集先秦诸子有关养生的论述约四十家之言,辑录而成。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教诫篇、食诫篇、杂诫忌禳害
-
西江月·夜行黄沙①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③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
-
见月出东山,上方高处禅。空林无宿火,独夜汲寒泉。不下蓝溪寺,今年三十年。
-
《巧诈不如拙诚信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