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海棠》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本卷春宵已介绍。苏轼极有才华,生活道路却非常坎坷。诗人总是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
海棠,属蔷薇科,三四月份开花,花色如胭脂而稍带粉白,迎风飘荡,香气清雅。苏轼还写过一首七言古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此诗当作于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到黄州,寓居定惠院时。苏轼在五禽言诗序中说:“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可见当年春夏之交,苏轼还住在定惠院。此后不久就搬到了临皋亭,搬走以后要想在夜深时拿着蜡烛去欣赏海棠花就不那么容易了。
前两句写海棠花的颜色与香气。首句写白天海棠花在细微的春风吹拂下,呈现着高雅的光泽。“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崇”,高雅。因为在上面我们提到的另一首歌咏海棠的诗中,苏轼说“桃李漫山总粗俗”,所以这里说海棠花的颜色很高雅。次句写晚上,海棠花在朦胧的月色中,香气弥漫在夜空。“香雾空濛”写弥漫在夜空里的雾气充满着海棠花香。“月转廊”用月亮位置的变化表明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也就是说诗人在长时间地欣赏着海棠花。
后两句写诗人在深夜点燃蜡烛继续欣赏海棠花。三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担心海棠花在深夜也像人一样睡去。末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诗人特地点燃一枝新的蜡烛像欣赏美人一样欣赏海棠花。唐玄宗曾用海棠花比喻过杨贵妃。施注苏诗卷十八引明皇杂录说:“上皇尝登沉香亭,召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可惜今本明皇杂录无此条。不过,这两句也许从李商隐花下醉中的两句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化出。两相比较,又有不同,如李诗泛指,苏诗专指;李商隐原先与客人一道饮酒赏花;而苏轼始终独自赏花。苏轼创造性地使用典故,使人浑然不觉。
苏轼白天赏花,接着又晚上赏花,接着又深夜秉烛赏花,为什么苏轼对这株海棠如此欣赏呢?一是因为这株海棠非常名贵,二是因为这株名花生长在偏僻的地方,没有人知道它的名贵。苏轼当时的处境同这株海棠是多么相似,所以他欣赏海棠实际上也在同情自己。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另一首咏海棠的诗,有“天涯流落俱可念”一句,就透露了其中的消息。
-
幽人寂不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保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与植物商陆有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与植物有关的古诗词,与植物有关的诗句有,与植物有关的诗句。[梅花]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3.疏影横斜水清
-
10月 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组建 : 10月,新四军第3师第7旅与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司令员陈光(后为洪学智),政治委员赖传珠,副司令员杨国夫,副政治委员刘其人。下辖第16师
-
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唐彦谦是一位晚唐诗人,虽诗名不著,咏物诗却颇见工力。 《莲》是一首咏花的五言律诗。据《全
-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 [2] 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戒在子孙。 [3] 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偪于元祸苟免者邪!
-
葛天民《江上》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①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注释】 ①鸥边:鸥鸟翱翔的水边。据说古时有爱鸥者,每日与鸥鸟游,鸥鸟至者以百数。其父闻之曰:“汝取来吾玩之。”
-
作者: 张俊山
-
当初造曲者为谁,说得思乡恋阙时。沧海西头旧丞相,停杯处分不须吹。
-
雨霖铃柳永硬笔书法图,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楷书作品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雨霖铃柳永硬笔书法图,内容包括荆宵鹏楷书柳永词雨霖铃,硬笔书法的古诗的格式是怎么样的?打出来或图片,我写游子吟搜狗,按柳永的格式,创作一首<<雨霖铃>>。出自清.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一篇。全词是这样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
-
冷的口哨 夏夜。钟声走着迢远的路。 天空泛溢着湛蓝的海水,田野泛溢着湛蓝的湖水。柳树和茅屋起了海上湖上水气的烟;烟和烟的颜色织着沾沽的夜雾。湛蓝的水,烟和雾沉甸甸地停潴着,颤荡着夜凉的柔波。露水滴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