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潜《宿龙兴寺》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宿龙兴寺
綦毋潜
香刹夜忘归,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传心净,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处处鸟衔飞。
綦毋潜(约692—749),字孝通,一字季同,荆南(今湖北荆州)人,一说虔州(今江西赣县)人。玄宗开元十四年(726)举进士,授宜寿县尉。开元十八年(730)入为集贤院待制、校书郎。天宝初,弃官归乡。天宝十一载(752),为左拾遗,天宝末迁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复归隐,游于江淮一带。与王维唱酬,诗风也接近,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龙兴寺”,唐代同名寺庙很多,据作者行迹,似在楚州(今江苏淮安)。明一统志卷十三淮安府称:“龙兴寺,在府治东,晋建,唐时泗州僧伽尝居此。”
首联扣题写宿龙兴寺的缘由。起句写诗人爱龙兴寺香烟缭绕的气氛,以至于留连忘返。“香刹”,香烟缭绕的寺庙。次句写诗人爱龙兴寺的环境,一是寺院古老,二是松树环绕,非常清静。“扉”,寺门。这句诗是说松树的清荫投向了寺门。
颔联写寺庙的主持僧人。三句写灯明于室,“方丈”,禅房,为主持僧所居,所以也指方丈。这样“方丈室”倒成了主持僧所住的禅房了。四句写他颈项上挂着一串念珠,通常为108颗,用以计诵经次数。“比丘”即僧人,也即那位主持僧。
颈联写主持僧说佛理,五句写他谈自己一心礼佛的心得体会,佛经大乘起信论说佛祖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白日传心”取其显而易见。六句写他所阐述的佛理非常透彻。“青莲”,原用以比喻佛教徒的眼睛,也用来指佛教徒,这里指主持僧。“喻法微”,论述佛法非常精微。
尾联写诗人听僧人说佛法,觉得犹如天花乱坠一般。佛教传说:佛祖说法,感动天神,诸天雨各色香花,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心地观经卷一序品偈说:“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遍虚空。”下句还增加了一个细节描写,这些坠花都被各处的鸟儿衔走了,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主持僧说法的艺术感染力。显而易见,诗人“夜忘归”的真正原因,就是听主持僧说法听得入了迷。
唐代诗人与僧人颇多亲密接触,也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诗歌,但语焉不详。此诗对此作了具体而深入的描写,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
多年后回想当时的情景,那些半大不小的女孩真是一群野蛮的闯入者。她们带着熊熊炉火般的热情和稚气的喧嚣猛地冲进了这块静地,顿时一股
-
【经文】 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 ① 。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
-
古诗词大会2018共几题(中国诗词2018年诗词大会最后一场在什么时候)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大会2018共几题,内容包括中国诗词2018年诗词大会最后一场在什么时候,中国诗词2018年诗词大会最后一场在什么时候,中国诗词大会2019突破。前晚,掀动了文化类综艺这股荧屏“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迎来了第三季,在CCTV-10正式开播。接下来至4月1日,该节目每晚7:30播出
-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赏析】: 李白于天宝三载
-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693—751),
-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受命已旬
-
柳动晴风拂路尘,年年宫阙锁浓春。一从翠辇无巡幸,老却蛾眉几许人?风吹柳带摇晴绿,蝶绕花枝恋暖香。多把芳菲泛春酒,直教愁色对愁肠。
-
诗意:梅花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祖国各地历来有规模不等、各有千秋的梅花会、梅展,供人观赏。宋代大诗人陆游一次到四川的成都花会赏梅便吟出了“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南宋诗人张道洽《岭梅》
-
邦人尽说畏愁牛,不独牛愁我亦愁。终日下山行百转,却从山脚望山头。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