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为《左掖梨花》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左掖梨花
丘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丘为(703—798),嘉兴(今浙江市嘉兴)人,唐玄宗天宝二载(743)举进士。曾任左散骑常侍,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能够受到赏识,官运亨通的愿望。全唐诗录其诗十三首,全唐诗外编补其诗五首。
“左掖”在唐代指给事中,属门下省,负责对皇帝的诏令与大臣们的奏章中的失宜与不妥之处提意见。“左掖梨花”是指生长在门下省办公地点的梨花。因为丘为所任之左散骑常侍也属于门下省。王维与皇甫冉都以左掖梨花为题写过诗,看来该处的梨花长得非常好。
前两句描写梨花。起句写梨花之冷艳超过了雪。因为梨花与雪的共同特点是洁白,所以诗人常用来相互比喻,用梨花比喻雪的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雪来比喻梨花的如温庭筠的太子西池:“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丘为的这句诗不仅用雪来形容梨花,而且从“冷艳”的角度看,梨花还超过了雪。诗中的动词“欺”字用得好,“欺”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超过”的意思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梨花比雪“艳”大家都承认,比雪“冷”大家恐怕难以接受。实际上“冷”与“艳”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冷”是用来修饰“艳”的,因为梨花为白色,属于冷色调,所以称为“冷艳”。
次句写梨花的香气雪没有,这也是梨花胜过雪的地方。香也是物质,不过是气体,只能闻得到,却看不见。但是诗人没有写香气扑鼻,这样显得一般化。诗人运用通感的方法,写余香偶然钻进衣服里面,连身体都能感受到了。于是将“香气”由嗅觉变成了触觉,自然就有了新意。
后两句借梨花表达诗人的意愿,即希望春风不要停下来,一直将梨花吹到皇宫的玉石台阶上,能够受到皇帝的顾盼。诗人显然以洁白、明艳、芳香的梨花自喻,希望自己也能像梨花那样,借助春风,到达皇帝的身边,受到皇帝的赏识,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诗言志”是中国诗学的古老命题,一首好诗要求寓志于诗歌形象之中,这首五言绝句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显得比较含蓄,耐人咀嚼。
-
宋 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原文|翻译|赏析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子京因此词而得名,正如秦少游之为山抹微云学士,他则人称红杏
-
名言: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句意: 古代建功立业的人, 不仅有卓越的才干, 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出处: 宋·苏轼《晁错论》
-
阳关雪余秋雨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
-
摘要: 这副对联说懂得人情世故比读书做文章还要重要,是作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格言出现的,常被后人引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这是宁府上房的一副对联。洞明:洞
-
夬第四十三 【题解】 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有洪水涨上天之象。洪水滔天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品赏析【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2、回:回旋。3、百年:犹言一生
-
宋·黄庭坚2欧阳文忠公极赏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3,而不知林和
-
太史颁时令,农家候土牛。青林自花发,黄屋为民忧。
-
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向空江、谁捐玉珮,寄离恨、应折疏麻。暮云多。佳人何处,数尽归鸦。侬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抟沙。往日曾论,渊明似胜卧龙些。记从来、人生行乐
-
回中烽火入,塞上追兵起。此时边朔寒,登陇思君子。东顾望汉京,南山云雾里。赤螭媚其彩,婉娈苍梧泉。昔者琅琊子,躬耕亦慨然。美人岂遐旷,之子乃前贤。良辰在何许,白日屡颓迁。道心固微密,神用无留连。舒可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