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霜月》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今河南郑州)。唐开成二年(837)举进士,三年(838)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其女。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太学博士等官职。考取进士前后曾多次在各地节度使府任幕僚。其诗寄托遥深、想象丰富、措辞婉丽、用典工稳,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四库全书收李义山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其诗三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四首又五句。
霜月写深秋时节霜与月交相辉映之情景。前两句写景。首句从听觉的角度点明时令已经到了深秋。礼记·月令说:“孟秋之月寒蝉鸣,仲秋之月鸿雁来,季秋之月霜始降。”陶渊明的己酉岁九月九日“哀蝉无留响,征雁鸣云霄”说的是同样的情况。次句从视觉的角度,写诗人登楼望远,见秋水与长天一色。“百尺楼”形容楼之高,诗中常用,如王昌龄从军行组诗写道:“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因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此句表面上未写霜与月,实际上霜与月已包含其中,如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何焯批语说:“第二句先虚写霜月之光,最接得妙。”
后两句借用典故写霜月。清纪昀玉溪生诗说指出:“首二句极写摇落高寒之意,则人不耐冷可知。却不说破,只以青女、素娥对照之,笔意深曲。”“青女”是主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说:“秋三月(季秋之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汉高诱注:“青女乃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素娥”即月亮女神嫦娥,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汉高诱注:“恒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恒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南朝宋人谢庄月赋称:“集素娥于后庭。”文选李善注:“嫦娥窃药奔月。月色白,故曰素娥。”末句好在一个“斗”字,它写嫦娥在月中,青女在霜里相互比赛,看谁更耐冷,更光彩动人,这样就将静止的霜与月写活了。
李商隐诗善于用典,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主霜雪的女神“青女”来写霜,用月神嫦娥来写月亮,这就凭空增加了许多诗意,也引起读者产生许多遐想。有不少名家说它是一首艳情诗就证明了这一点。
-
青毡帐暖喜微雪,红地炉深宜早寒。走笔小诗能和否,泼醅新酒试尝看。僧来乞食因留宿,客到开樽便共欢。临老交亲零落尽,希君恕我取人宽。
-
忆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应上郡楼。万里月明同此夜,黄河东面海西头。
-
【名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语出《晋书·刘毅传》。上品人才中没有出身贫寒的人,下品人才中没有世家大族出身的人。两句话指斥了九品官人法保护世家大族利益,压抑庶族士人的
-
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记李花初发,乘云共语,梅花开後,对月相思。白发重来,画桥一望,秋水长天孤鹜飞。同吟处,看佩摇明月,衣卷青霓。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岩与钓溪。被西风吹尽,村箫社鼓,青山留得
-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②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③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 作品赏析①诗题又作:“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②鹪鹩赋:晋张华所作,此为诗人以鹪鹩自喻。
-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
鄂州南楼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寺,摇月旌旗万里舟。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
-
唐·罗隐2狙氏子不得父术3,而得鸡之性焉。其畜养者,冠距不举4,毛羽不彰5,兀然若无
-
(一) 稠花乱芯裹江滨(2), 行步欹危实怕春(3)。 诗酒尚堪驱使在(4), 未须料理白头人(5)。 【注释】 (1)《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在成都新居浣花草堂过
-
42.贾母道:“……什么好下流种子!你媳妇和我顽牌呢,还有半日的空儿,你家去再和那赵二家的商量治你媳妇去罢!”说着,众人都笑了。鸳鸯笑道:“鲍二家的! 老祖宗又拉上赵二家的去。”贾母也笑道:“可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