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题解与鉴赏
春江潮水连海平[1],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2],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3],月照花林皆似霰[4]。
空里流霜不觉飞[5],汀上白沙看不见[6]。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7],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8],捣衣砧上拂还来[9]。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10。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1]。
昨夜闲潭梦落花[12],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3]。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初唐诗人。今仅存诗两首。
[题解]
春江花月夜是南朝乐府旧题,张若虚却写出了新意。一个春天的夜晚,长江在月光下滚滚东流,江边是花林,江上有明月。诗人因而感悟到人生虽然短暂,但大自然美丽的事物却是永恒的。读者也从诗中体会到要珍惜现有的一切,珍惜生命、友谊和爱情。
[注释]
[1]海:指广阔的江面。
[2]滟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3]芳甸:遍生花草的郊野。
[4]霰:小雪珠。
[5]空里流霜:空中流动的月色。
[6]:河滩。
[7]扁舟:孤舟,小船。
[8]玉户:女子居住的闺房。
[9]砧:捶衣服的石板。
[10]月华:月光。
[11]鱼龙:即指鱼,龙因鱼连类而及。鸿雁和鱼,有传递书信的意思。
[12]潭:深水池。
[13]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潇湘:二水名,均在今湖南。这里用一北一南两处地方,表示离人相隔很远。
-
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走马城西惆怅归,不忍千株雪相映。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纷纷落尽泥与尘,不共新妆比端正。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关山远别
-
邻居 别了,繁华的闹市!当我们离开我们从前的住室门口的时候,恰恰是早晨七点钟。那耀眼的朝阳正照在电车线上,发出灿烂的金光,使人想
-
一渠东注芳华苑,苑锁池塘百岁空。水殿半倾蟾口涩,为谁流下蓼花中?
-
绝句就是“截句”,从律诗中截出两联,单独成诗,可以把不必要的部分删去,只突出精华的内容。由于形式适合,有相当一部分绝句是着眼于奇想巧思的,前两句交代,后两句用奇,此诗即如此。 “峭寒催换木棉裘”,寥寥数字,勾勒出了较长一段时间里诗
-
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
-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②幸因西风吹,得与故人会。③君学梅福隐,余随伯鸾迈。④别後能相思,浮云在吴会。⑤ 作品赏析①主薄:唐代县置主薄,掌管文书。少府:县尉之别称。②汴河:即隋运河之通济渠。流:一
-
伐檀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系舟盘藤轮,策杖古樵路。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山东残逆
-
老大多情足往还,招僧待客夜开关。学调气后衰中健,不用心来闹处闲。养病未能辞薄俸,忘名何必入深山。与君别有相知分,同置身于木雁间。 作品赏析养病未能辞薄俸?忘名①何必入深山①忘名:不慕声誉。②皇甫
-
门近寒溪窗近山,枕山流水日潺潺。长嫌世上浮云客,老向尘中不解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