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题 解】
此诗是李白游历宣州在谢朓楼上与族叔李云分别时所作的一首歌行古体诗。李白借着几分酒意,宣泄心中的苦闷:岁月如流,年华虚度,令他多烦忧;虽有出众的才华和远大的抱负,但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却又无法发泄。此时他身临谢朓任过职的宣州,又登临谢朓楼饯别李云,酒酣耳热之际,不禁悲慨中生,于是写下这首翻腾着诗人心底滚滚风雷的杰作。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
宣州:近安徽宣城。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饯(jiàn)别:以酒食别。校(jiào)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叔云:李白族叔李云,当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诗中蕴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与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开首二句,突如其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将心中烦忧一吐为快。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既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朓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
全诗构思缜密,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精神苦闷和狂放不羁、追求自由和解脱的情感。语言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
-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
-
干旄 作者: 李继光 【本书体例】
-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讽谏刺俗”类的诗句。 诗人把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比作随太阳温暖而转徙的候鸟,愤怒地谴责他们只顾追
-
国学名句“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出处和解释
【名句】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语出《颜氏家训·归心》。住在山区的人不相信有和树木一样大的鱼;住在海边的人不相信有和大鱼一样大的树木。比喻人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也说明事物是客观存
-
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 此诗一二句为南北宋间几种诗话、笔记征引,阙题。明杨慎《升庵诗话》、莫是龙《笔麈》载录全篇,题作《野望》。第一句二书为“寒鸦飞数点”,而宋籍皆作“千万
-
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内古诗词(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所有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下语文人教版课内古诗词,内容包括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所有古诗词,人教版语文教材八下课内古诗12首要新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10首古诗。回答人的补充 2010-02-26 15:01 八年级下册 (一)课内部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
-
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
仙吕·解三醒 真氏 奴本是明珠擎掌,怎生的流落平康。 对人前乔做作娇模样,背地里泪千行。 三春南国怜飘荡,一事东风没主张,添悲苍。 那里有珍珠十斛,来赎云娘。
-
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九金神鼎重丘山,五玉诸侯杂佩环。星座通霄狼鬣暗,戍楼吹笛虎牙闲。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若念西河旧交友,鱼符应许
-
中秋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