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调·董文友》原文与赏析
董文友
奴年两七。比陶家八八、李家七七,风情仙韵知难并,自思量,可及十分之七。却似天孙、几望断新秋初七。正闲看北斗,遥挂阑干,云边横七。空有琴丝五七,更词名八六,歌名一七。奈唱回残月晓风,难说与、韦曲才人柳七。简点春风,已花信今番六七。怕年华都似、顷刻开花殷七。
这首词怪在“以七字为韵”。全词二十一句,押韵的十句都是“七”字。“七”为数词,又为仄声,以此为韵,且一韵(字)到底,是颇费心计的。
词的内容系写一个十四岁(两七)的少女,自恃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可是空闺待字,才郎难得,眼看斗转星移、花开花落,颇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表现了少女伤春的情怀。
这位少女感到自己正当年华,虽比不上陶家、李家女儿的风韵,可也够得上她们的十分之七。她希望如那天孙星(织女星)于七月七日与牛郎相会,可是只见到北斗七星横于云边,佳期又过,佳人仍杳。空自在那里理丝弦弹哀音,以八六子等情词以遣怀。徒然唱着“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曼词,但没有柳永(柳七)一样的风流才子欣赏。眼看着春已老,花将残,岁月无情催人老,就怕自己的年华亦如那鲜花褪色凋零。词的内容不见得如何精妙独诣,这种伤春悼红之作颇为常见,只是通篇以“七”为韵则不是垂手可得。
“奴年两七”, 由“二八”年华而来,为了协“七”韵而将“八”改为“七”。“李家七七”、“十分之七”, 尚可凑泊,“云边横七”与“北斗”相应,“琴丝五七”与“歌名一七”相合,“柳七”与雨霖铃词相适,“花信六七”和“花开殷七”相谐,便不易为。因此徐釚说这首词“虽具慧心巧舌,然此体亦不必效颦也”(词苑丛谈)是有道理的。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亡妻王氏墓志铭》(宋·苏轼)
-
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金炉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昨夜凤池头,今夜蓝溪口。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
【题 解】东汉初年,出了个远近闻名的“强项令”董宣。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今河南
-
[五·一] 子谓公冶长 ① ,“可妻也。虽在缧绁 ② 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③ 妻之。 [五·二] 子谓南容 ④ ,“邦有道,不废 ⑤ ;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五·三] 子谓子贱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首即景小诗。它象一帧立轴,淡淡几笔,便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初夏即景图。你看: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几株碧树在晴空中摇曳,把
-
你好啊, 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音乐, 不事雕琢的艺术, 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 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起, 象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
陈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对于投身抗清活动的诗人屈大均,在这篇史传中发现了与自己思想的共鸣之处,遂写下了这首五律。
-
清·王庆麟 2 魏叔子之文,最长人识见。叔子盛推朝宗 3 ,朝宗故当不及也。 《集》太多 4 ,予欲录其精美者为一集,而薙去客游后作什之九以附焉 5 !嗟夫!使叔子足不下金精山,不爱浮誉,不受大腹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