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孤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孤梅咏梅花诗鉴赏
冯子振
标格清高迥不群,自开自落傍无邻。
天寒岁晏冰霜里,青眼相看有几人。
这是一首咏郊野孤生的野梅诗。作者选择了这一独特的视角,赞扬孤梅的品格和精神,感叹孤梅的知音者稀,唤起人们思索和对美好事物的探寻。
诗的开端第一句就推出孤梅的清高品格,“标格清高迥不群”。清高的品格是梅的共性特征,而它更突出地表现在孤梅的身上,出类拔萃。戴复古说这种梅,“绝似林间隐君子,自从幽处作生涯”。清高本是形容人的仪表与风度,这里借来形容孤梅,是对孤梅由形透神的赞颂。宋人张镃说梅花为天下神奇。“标韵孤特,若三闾(屈原)、首阳二子(伯夷、叔齐),宁槁山泽,终不肯頫首屏气受世俗湔拂。”明人洪潞说梅:“骨格清癯,丰神洒落,虽边幅不修,而天然标格,自出风尘之表”“为人孤洁,不交尘俗。”明人姚涑说梅:“风韵独胜”,“神形俱清”,“标格秀雅”。这些都是描绘梅的仪表,赞美其清高的风韵,比之为野中的遗贤与不遇于时、坚持节操的隐士君子。这在元代黑暗的统治下,倡导这种品格、精神,是何等的可贵呀! 接着第二句补叙迥然不群的表现:“自开自落傍无邻。”开落自然不违于时,不媚于群,不与众花争春,孤洁自好。无邻而居,无人观赏而开,扣全诗题孤梅。显示出悠然自得之乐,这与弃世的隐士君子之风何等的相似啊! 透过写梅花自开自落,孤立无邻的形体,传出梅的孤高自赏,韵胜格高的神情。故宋人以梅为清友、清客、玉妃。正如陆游所咏:“养此尘外姿。”诗的第三句一转,转写孤梅的开花的环境,以衬托孤梅的精神、品格的高尚淳美,“天寒岁晏冰霜里。”梅开腊月寒尽春来之交,又当年末之际,白花万点,如冰雪一样洁白。又曾在冰雪中开、相映相衬,美不尽言。阴铿写梅诗句:“花舒雪尚飘,照日不俱销”;宋人魏了翁说梅花:“的皪冰雪姿,不受风尘昏”;苏轼更美化:“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这句诗不仅写出孤梅开花的季节与花色之美,而且还透视出孤梅战胜严酷的冬寒,傲然独花的这种可贵的精神。真可说是形神俱美。所以诗人尤酷爱梅花。在诗的结尾处,他发掘出这种独特的见解和感慨:“青眼相看有几人。”青眼,是正眼看人,表示敬重喜爱对方。晋阮籍不满意司马氏的统治,饮酒佯狂。对礼俗之辈则以白眼视之,而对嵇康来见,“大悦,乃见青眼。”这句诗是说真正喜爱孤梅花者,以黑眼珠看孤梅花的人,能有多少人呢! 感叹欣赏孤梅者少,欣赏园梅者多。这是不同于流俗的审美见解,独特的审美视角,艺术独创性的表现。
-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述志追求”类的诗句。 人的一生能如此地自由自在地度过,该是多么快乐,又何必被世
-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只应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f)得:按照预先定下的题目写诗。离离:繁多、茂盛的样子。枯: 草木凋谢。荣
-
寓意[宋]晏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油壁香车:古代女子乘坐的装饰精美的车子。峡云:用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幽会典故。
-
典源出处 汉刘向 《说苑善说》: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流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 (悦) 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
-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出处】唐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意思】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全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
-
楚国白公之乱 (哀公十六年) 【题解】 本文描写了一场宫廷叛乱从开始到平息的全过程,也揭露出一些王公贵族们纷争和彼此残杀的内
-
高卧深居不见人,功名斗薮似灰尘。唯留一部清商乐,月下风前伴老身。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