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杜鹃花》咏杜鹃花诗赏析
杜鹃花·杜鹃花咏杜鹃花诗鉴赏
徐渭
烟雨艳阳天,山花发杜鹃。
魂愁数叶暗,血渍一丛鲜。
正色争炎日,重合沓绛笺。
春风儿开落,遗恨自年年。
这一首歌咏杜鹃花的五言律诗,写出了蜀帝杜宇魂化杜鹃的冤恨,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首联“烟雨艳阳天,山花发杜鹃”,是说在烟雨迷濛,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杜鹃花满山遍野地开放了。第二联“魂愁数叶暗,血渍一丛鲜”,是写杜鹃是蜀帝杜宇冤魂精魄所化。这两句诗说明,叶之暗是因为魂愁,花之鲜是因为血染,这就突出了望帝杜宇的冤恨。
诗的第三联“正色争炎日,重合沓绛笺”,进而写杜鹃花的容色。“正色”,指纯正的红色,所以可以与“炎日”争光。“正色争炎日”这句是写其颜色之艳。“重合”,指复瓣的花朵。“沓”指繁多。“绛笺”指大红色的花笺。“重合沓绛笺”这句是写其姿容之美。诗的尾联“春风几开落,遗恨自年年”,照应第二联的“魂愁”、“血渍”,写出了诗人的感概。杜鹃花年年在春风中花开花落,蜀帝杜宇的冤恨也自年复一年地永遗不泯。那么,蜀帝杜宇的冤恨究竟是什么呢?史籍记载含混不清,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只是说蜀帝杜宇把王位禅让给其相开明,自己则归隐而去。甚至说望帝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如果是这样,他又有什么冤恨呢? 他又为什么魂化杜鹃,年年春季悲切地啼叫以至口中啼血呢?蜀中之人又为什么“悲子鹃(杜鹃)鸣而思望帝”呢?看来,“禅让”非其所愿,这里面是有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的。通于其相之妻的说法也大概是他的政敌们编造出来的。说郛合刊卷六十辑阙名寰宇记说:“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恐怕这才是望帝冤恨的真正原因。至今四川民间流传着有关望帝杜宇的神话传说,讲的也大致是这种情形:望帝统治的蜀地有一条能发洪水的恶龙,发下洪水淹没了他的国家,赶走了那里的人民,吃掉了那里的牛羊和庄稼,望帝也被这条恶龙囚禁在一座山上的铁笼子里。望帝怀念国家和人民,郁郁而死,死后魂灵化为杜鹃。杜鹃悲悽地啼叫着,向他的故国飞去。他叫得十分伤心痛苦,以至口中吐出鲜血,染红了山上的鲜花。这个神话传说写出了望帝怀念故国和人民的冤恨,这也正是人民怀念望帝,歌颂望帝的原因。诗人徐渭感慨地写出“春风几开落,遗恨自年年”这样的诗句,也正是表达了人民同情望帝、怀念望帝的感情。
这首诗用典精切。它描摹了杜鹃花的形象,如“正色争炎日,重合沓绛笺”这样的诗句,既写出了杜鹃花绚烂的颜色,又写出了杜鹃花美好的姿容。但诗人不止于咏花的容色,而是由杜鹃花引发出蜀帝杜宇魂化杜鹃的典故,这就大大增加了诗歌的容量和诗情,给读者以许多联想和想象。而且诗人把典故和形象结合起来写,象“魂愁数叶暗,血渍一丛鲜”这样的诗句,富于情感和色彩,更显得情味隽永。
诗句清丽自然,格调刚健沉雄,也是这首诗的特色。
-
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明月临关。几阵西风落叶乾。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笔墨生寒。会说离愁千万般。
-
【原题】:初春夜集王元美宅饯别吴峻伯徐汝思袁履善三比部出使得杯字
-
【注释】 选自《左传·僖公四年》。 风:一说牛马牝牡相诱相逐;一说放逸,走失。 【赏析】 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为称霸天下,亲率齐、鲁、宋、卫、郑、许、曹、陈八国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当时正处
-
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槛欹深红。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薄罗匀雾盖新妆,快马争风鸣杂珮。玉川先生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原诗今译】 义公习禅之地寂静得远离嚣尘, 他事佛的屋宇依傍着空谷野林。 户外的百丈山峰
-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女子背影美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漂亮女孩子背影的诗词,形容“美女背影”的诗词,形容美女背影诗句。《赠别二首》唐代:杜牧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译文: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
-
古诗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
-
飘飏南陌起东邻,漠漠濛濛暗度春。花巷暖随轻舞蝶,玉楼晴拂艳妆人。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何处好风偏似雪,隋河堤上古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