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沂孙《庆清朝榴花》咏石榴诗赏析
石榴·庆清朝榴花咏石榴诗鉴赏
王沂孙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西邻窈窕,独怜入户飞红。前度绿阴载酒,枝头色比舞裙同。何须拟,蜡珠作蒂,缃彩成丛。谁在旧家殿阁,自太真仙去,扫地春空。朱旛护取,如今应误花工。颠倒绛英满径,想无车马到山中。西风后,尚余数点,还胜春浓。
王沂孙的这首庆清朝·榴花咏物词描绘了五月榴花盛开时的璀璨景观,深表了作者爱花喜花的怜惜之情。在表现手法上,组织了大量前人榴花诗词的典故佳句入词而不显痕迹,达到水中撒盐的融和状态,在咏物词中堪称上乘之作。
这首词的上下片并无明显界限,叙事、用典、描绘、抒情熔于一炉,依次写盼花、见花、护花、落花四个场面,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结构谨严。
上片前三句先曲折写出词人热盼榴花盛开。“玉局”是宋代祭祠官玉局观提举的简称,苏轼曾任此官,后人遂把苏轼称为“苏玉局”。“歌残”之意为,苏轼曾为石榴撰写词章尽力赞美它,但可惜现在人们却不大写有关石榴的作品了。苏轼曾作南歌子·暮春,写观石榴时的喧闹场面:“紫陌寻春去,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唯见石榴新蕊一枝开。”“金陵”指的是南朝诸多文人,他们曾写出一批著名的石榴诗。如梁孝元帝的赋得石榴诗:“燃灯疑夜火,连珠胜早梅”、“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栽”等,皆为名句。梁、沈约的咏山榴有“停采久弥鲜,含华岂期实。”须知石榴只是汉使张骞从西域得其种而归,故引起了汉以后文人的极大兴趣,纷纷写诗作赋吟咏它。尤其在晋以后的南朝,更出现了大量石榴诗赋,故“金陵”便代指南朝文人。“句绝”意同“歌残”,是说这类作品现在很少见到了。“年年”句说,由于文人现在很少创作与石榴有关的作品,岂不辜负了那能吹绽石榴花的和煦春风。前三句就是这样以现在缺少石榴诗词,辜负了春风的一番好意这样的婉转说法,说出春风骀荡,可不见石榴花迅捷开放的遗憾,表现出作者对石榴花开的深切期待。
“西邻”以下直至上片结束,均叙见花。“西邻”两句从字面上看,只写词人有位窈窕多姿的邻居姑娘,因她身着艳服,故惹得榴花穿窗入户,同她竞相争美。然词中暗用的典故则是李白的咏邻女东窗海石榴诗,其中有“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等名句。自李白以后,文人墨客凡咏石榴即喜着一邻女,即本于此。“前度”两句,又从回忆的角度,说自己历年来观赏榴花,色红均如燃火,今年当不例外,也一定是红如彤霞一般。古人咏榴,喜极摹其红艳。如杜牧的山石榴诗:“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有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唐人施肩吾山石榴花诗中的“深色胭脂碎剪红”,唐人子兰千叶石榴花中的“一朵花开千叶红”,元人张弘范榴花中的“游蜂错认枝头火”等均是。“何须拟”三句写既然有如此美艳的红花可供观赏,那么石榴花的密黄色的蒂萼部分也就不值得细细品玩了。“拟”原意是打算,这里可引申为“看”。“蜡珠”是用黄蜡的颜色形状喻为榴花花蒂。“湘彩”指浅黄色的光色。这三句是用对比映衬的手法续写榴花如萦火浮霞。至此,词人描绘了所见榴花盛开时的壮观。
下片“谁在”以下五句先写护花。前三句借杨贵妃于骊山宫殿遍植榴树的典故,写自她死后,人们已很少再能见到那里的榴花了。这是慨叹现时种榴风气已大减,远不如前朝之盛。既与上片前三句呼应,又同下面两句衔接。因而他命花工用装饰物“朱旛”系在榴花下,表示爱怜之意。由于花多,自然要费去许多功夫。但因惜花心重,故仍然不废。“朱旛”即“旛胜”,唐宋时立春日,用纸、绢剪成旌旗、燕蝶、金钱等形状,挂在花下作装饰用,以表示怜花之意。故词人着“护取”两字。“颠倒”以下五句,写落花场面。词人虽然惜花万分,但榴花终究还要落,然而他面对残花依然不减半点兴味。“颠倒”两句,化用朱熹诗:“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诗中“可怜”为“可爱”之意。既无车马之喧,正好让词人再细细观赏一番。故虽西风起而“尚余数点”,在满怀情意的词人看来,似乎比春盛时还要浓艳。这虽然只是主观感受,但确实把内心的无限喜爱之情映托而出,读者对词人的这腔痴情想来也不会去讥笑他,而只能是予以默认。
总的说来,这首咏榴词虽然隐含了众多的典故,然而其本身格局自有定规,感情脉络十分清晰,文势笔力犹能呵成一气,虽借他人文墨而不落痕迹,这在南宋后期只是崇尚“七宝楼台”式的堆砌典故的众多咏物词作中,尚不失为佳作之一。
-
此词通过写景抒发旅思。远山丛树,渐去渐远,身旁清冽的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汇入青溪。虽是六月盛夏,度樾穿云于阴森的山道,仍觉风寒林黑,晨昏难辨。未明写“旅思”,而“旅思”自现。
-
法曲法曲歌大定,积德重熙有余庆。永徽之人舞而咏,法曲法曲舞霓裳。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法曲法曲歌堂堂,堂堂之庆垂无疆。中宗肃宗复鸿业,唐祚中兴万万叶。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以乱干和
-
《桃花·桃源忆故人赋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史达
-
王国维《人间词话·道法缘自然》经典解读 道法缘自然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
-
多情到了多玻(《明道杂志社》)
-
师道不立,学者莫知所从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师道不立,学者莫知所从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与译文]桑榆,日落处,比喻人到了晚年。两句大意是:不要说夕阳西下天色已晚,它放射出的霞光还能映红整个天空。比喻人老仍可以大有作为。诗句情豪志壮,充满乐观精神。 参
-
《恰逢知己至,顿使笑颜开.拟共围炉坐,携樽倒绿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恰逢知己至,顿使笑颜开。拟共围炉坐,携樽倒绿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宋词典故·车如鸡栖马如狗 【出典】 《后汉书》卷六六《陈蕃传》附《朱震传》:“震字伯厚,初为州从事,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桓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府谚曰:‘车如鸡栖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