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释《古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古梅咏梅花诗鉴赏
无名释
火虐风饕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
东风未肯随寒署,又蘖清香与返魂。
在群星荟萃的唐代诗坛上,出家的僧人也是一支相当活跃的队伍,其中不乏象皎然那样有名望的诗人。本篇的作者就是一个失去姓名的和尚,这首咏古梅的诗却写得很好。
梅花具有不随流俗、顶风傲雪的特性,这正契合于相当一部分文人反抗污浊的现实社会,不随波逐流的高洁性格。所以自古以来,梅花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写下了难以数计的咏梅诗,这首诗也是对于梅花刚毅个性的歌颂。
诗的前两句极力描写梅花所处环境的恶劣和经历的劫难。“火虐风饕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火、风、水、霜、雪,都是人间的无情之物,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侵袭着这株古梅。特别是“火虐风饕”四字,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它们对梅树酷烈的摧残。读到这里,一棵枝体残缺、浑身龟裂、根部布满厚厚苔痕的古梅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这样描绘,紧紧地抓住了古梅的特点。但就是这饱经风霜的古梅仍然能在严冬里发出它的芳香。“东风未肯随寒暑”,和煦的春风并不是什么季节都有的,它和严寒的冬天无缘。但古梅就在那粗大的树干上发芽开花,散发出沁人心骨的清香。诗人在这里用了“清香”“返魂”四字,很恰切。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是存在的,这就给人一种悄然孤寂之感,并不是象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喧闹,因为它没有同伴,突显出古梅孤高的性格。
这首诗用语精炼,形象生动,特别是成功地运用了烘托的手法。就是说越把古梅遭受的劫难和环境的恶劣描绘得强烈,就越突现出古梅倔强孤高的特性。佛家讲历经磨难后,修身养性方能参得透,得成正果。正所谓从苦难中寻求解脱。这位无名释眼中所见,笔下所绘古梅不正是具有这种非凡经历的象征之物吗?这不妨看作是无名释自我精神的写照。
-
外国童话《[日本]小川未明·红蜡烛和人鱼姑娘》鉴赏
-
西阁百寻馀,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作品赏析【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在西阁作。中夜,指长夜言,中宵,尚在黄昏以后。陶潜诗:“中宵伫遥念。”
-
夜色迷离。心语尘封。凝眸星空,祈盼久违的叩门声在耳畔响起。一株散发馨香的水仙,温柔地把黎明从梦中唤醒。有多少眼睛渴望洞悉花事的绚丽
-
庾信·拟咏怀《其二十六》 萧条亭障远 2 ,凄惨风尘多 3 。关门临白狄 4 ,城景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 5 ,寒水送荆轲 6 。谁言气盖世 7 ,晨起帐中歌。 【注释】 1.本篇写北方边塞景象引起的
-
节 ① ,亨;苦节 ② 不可贞。(《易经·节》) 注释 ①节:卦名,象征节制。②苦节:过度节制。 译文 节制之道可以亨通;但若过度节制,就偏离了正道。 感悟 节制固为美德,但若过分节制,发展到为谋财而
-
李调元作诗智戏书生李调元是我国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他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经文,5岁就读《四书》、《尔
-
理发千梳净,风晞胜汤沐。闭息万窍通,雾散名干裕颓然语默丧,静见天地复。时令具薪水,漫欲濯腰腹。陶匠不可求,盆斛何由足。?海南无浴器,故常干浴而已。?老鸡卧粪土,振羽双瞑目。倦马?展风沙,奋鬣一喷玉。垢
-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2 。众鸟欣有托 3 ,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 4 ,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 5 ,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
《长相思 雨》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释】 ①“空阶”句:用温庭筠《更漏子》词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首即景小诗。它象一帧立轴,淡淡几笔,便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初夏即景图。你看: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几株碧树在晴空中摇曳,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