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海榴》咏石榴诗赏析
石榴·海榴咏石榴诗鉴赏
温庭筠
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
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
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
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
海榴是石榴的一种,果小不能食用,主要用于观赏。
首联,描写海榴花盛开的景象,其花朵红鲜艳无比,光采照人,且花簇紧密,远远望去有如一团团烈火似的,故向来咏石榴的诗人多以火为喻,形容其花朵的美丽。如刘言史吟道:“夜久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焰递相燃。”(山寺看海榴花)杜牧亦有“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之句(山石榴)。本诗的首句“海榴开似火”便概括地描写了海榴花开的盛况。接着“先解报春风”一句,又说明了开花的季节。一般来说,石榴开花当五月前后,正值初夏,经过整整一个春天的雨露滋润,逐渐地繁茂起来,入夏之后花蕾长成而相继绽开,争芳斗艳。这里的“先解”,是最早知道的意思。孔绍咏石榴诗云:“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说的也是这一点。
颔联“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着重描写了海榴的叶子与花的颜色。“裁笺绿”,是指裁剪成的绿色小纸条,用以形容绵密交错的海榴花叶。梁元帝有“叶翠如新剪,花红似故裁”(石榴)之句,这里用其典。“插鬓红”,比喻海榴的花色,好象插在女人云鬓上的红花那么鲜艳、美丽。这两个对句十分谨严工整,红花绿叶,交相辉映,更突出了海榴花绚烂多彩,分外妖娆。
颈联进一步地集中笔墨刻画了海榴花。如果上一联勾勒的是粗疏的,那么这一联则是如画工笔画一样加以细腻的点染。“蜡珠攒作蒂”,是写花蒂的形状好象蜡滴下的珠子聚集而成,“攒”,积攒之意。诗人观察的非常细致,选用“蜡珠”这一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作比喻十分贴切。接着“缃彩剪成丛”专写花蕊,“缃彩”,浅黄色的丝绸,用以表现花蕊的颜色、形象,亦颇为得体。这样,诗人先全貌后局部,由大到小,由外及里笔笔写来,突出了海榴的整体形象,给人以实感。花的本身是美丽的,也只有以浓丽重彩的词语才能把它表达的更完好,我们认为这首诗在修辞炼字上注意到这一点,完全是应该的。
以上三联六句对海榴花的描写已很充分,于是尾联转入抒情。在大量的咏花诗里,有的诗把情感注入于描写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有的则往往在末尾两句表达出来,这首诗属于后者。“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诗人羁旅在外,客居异乡,由观赏海榴而生思乡念亲之情。“郑驿”之典出自汉书,据载:郑庄常置驿马于长安诸郊,这里泛指当时的一般旅馆,也包括诗人当时的住处。“相期”,是相互期望。自己为生计之所趋,常年惶惶奔走于外,观赏海榴因可以解除一下暂时的冷寂心情,但又怎能完全充实精神上的空虚呢?更何况又是独自赏花,进而扩展思维,想到自己的亲人能否也象自己一样地观赏海榴花呢?如果也是这样,则也许会得到一些慰藉。这一想象完全切合诗人当时的处境,由花及人,把自己的心态真实地表达出来,使本诗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和升华,也颇具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
唐诗中,固多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不朽篇章,然也不乏写上层士大夫宴饮、赠妓之作。这类作品,一般思想性不高,在艺术上却偶尔有可取之处。万楚的《五日观妓》,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篇诗作。 此诗首先写乐伎的美妙动人。“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
-
诗歌通过描绘秋日城乡荒凉衰败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抒发了悯时伤乱的感情。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校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永和九年的哲思 永和九年的哲思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阳春三月,万物生长。三月初三上巳节,是人们到郊外祓除不祥祈求幸福的日子
-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昌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昌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陶翰《赠郑贵外》,胸怀远大类名言句子
-
绝弦与断丝,犹有却续时。唯有衷肠断,应无续得期。
-
赠花卿[1]杜甫【原文】锦城丝管日纷纷[2],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3],人间能得几回闻?【注释】[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
-
柳真龄字安期,闽人也。家宝一铁拄杖,如ω栗木,牙节宛转天成,中空有簧,行辄微响。柳云得之浙中,相传王审知以遗钱镠,镠以赐一僧。柳偶得之以遗余,作此诗谢之。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忽闻铿然爪甲声
-
昔葬衣冠今在否?近来消息不须疑。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
-
迎着猎猎秋风,我再一次踏上了这块土地。 几年前的一次路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虽然对这块神奇的土地有着百般的好奇,然而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