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同于汝锡赏白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王建
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
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
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
流心黄倒晕,侧茎紫重陵。
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应。
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
价故千金贵,形相两眼疼。
自知颜色好,然被彩光凌。
牡丹,乃花中之王,而白牡丹更为名贵。她的圣洁、美姿,为历代诗人墨客所青睐,人们或摹画其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或以寄寓理想品格,净化人们的心灵。王建的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则以兼二者于一体为其特色。
此诗中,诗人巧思纷至,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并运用衬托、比拟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白牡丹,使读者似乎亲眼目睹了白牡丹的万方仪态,仿佛嗅到了她那纯而幽的芳香。全诗以“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开篇,写旭日照耀下绽苞初放的白牡丹通体光明;虽是春寒天气,她却有着冰雕玉砌之高洁,透放出春天的生机。作者继而写到:“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描绘白牡丹沐浴在月光下,如银似玉的颜色浑融一体,剔透玲珑。“苏合”乃是古代一种名香,这里衬出白牡丹不但有美丽的形貌,体内还散发着缕缕芳香,胜过了苏合,令人沉醉。下面的“柔腻于云叶,新鲜掩鹤膺”二句,则写她的轻柔精丽仿佛天空中的朵朵白云,而其清新鲜嫩更赛过了白鹤的胸膺。不但如此,还描写了花蕊与花茎的色泽:“流心黄倒晕,侧茎紫重陵”,花蕊白里透黄,花茎紫色分明,这便更加反衬出白牡丹的晶莹与纯洁。拟人手法的应用,使其人格化:“乍敛”时看,仿佛卧睡的丽人;“初开”时问她,宛如佳人作应答的姿态。这样,便将白牡丹刻画得尤如袅袅婷婷、飘飘欲仙的丽质佳人,实在令人叫绝! 以下两句又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她的芳香令“幽蕙”羞愧至极,她的美丽惹得“美人”憎恶和嫉妒。既然此花形貌超众,怎能不“千金贵”?
结句“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表面上看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白牡丹,但实际上是借咏物而写人。中国自古即有“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象征传统,楚辞为最好的典范。作者在这里如此写花,是于花中寄托了一种理想人格:他有着白牡丹那样圣洁芬芳的品质,也十分以此自我欣赏;如白牡丹之愁“彩光”侵凌了自身的圣洁高雅,对世俗的荣华,他有的也只是厌恶和鄙弃。由此可看出诗人的人生境界。
-
传君昨夜怅然悲,独坐新斋木落时。逸气旧来凌燕雀,高才何得混妍媸。迹留黄绶人多叹,心在青云世莫知。不是鬼神无正直,从来州县有瑕疵。
-
眼界不行歇后语有哪些,什么谚语或成语告诉我们人应当有较宽的眼界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眼界不行歇后语有哪些,内容包括眼界小所见有限歇后语,眼界小所见有限歇后语,什么谚语或成语告诉我们人应当有较宽的眼界。〔 开阔眼界 〕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大开眼界 〕开:扩展;眼界:眼睛看到的范围。开阔视野;大长见
-
老郭并不老,他和我年纪相仿,只是由于艰辛的生活,使他看起来要比我老相许多。记忆中的老郭常年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绿军装上衣、一双已辨不出
-
地理环境也叫地理形势或地理背景,包括自然的、人文的各方面因素,它们共同构成人类生活的客观基
-
树是村庄的灵魂,村庄是树的依靠,它们总是相依为命!虽然浓荫蔽日的地方未必就有村庄,但有村庄的地方肯定有树,在树木的遮挡下,村庄才能
-
《先秦散文·韩非子·难二(节选)》原文鉴赏 齐
-
孔子观于吕梁 ① ,悬水三千仞, 流沫四十里,鼋鼍 ② 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并流而拯之。数百步而出, 被发行歌, 而游于塘下。孔子从而问焉, 曰: “吾以子为鬼,察
-
交友类名言赏析《君子必慎交游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一品山前识,迢迢三十春。多惭画戟里,重见白云人。
-
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