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赋水仙花》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赋水仙花咏水仙诗鉴赏
朱熹
隆冬凋百卉,江梅厉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靘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弱植愧兰荪,高操摧冰霜。
湘君谢遗褋, 汉水羞捐珰。
嗟彼世俗人,欲火焚衷肠。
徒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
凄凉 柏舟誓,恻怆终风章。
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这首五言古诗是理学家朱熹赋物咏志之作,通过咏赞水仙花称颂刚贞不俗的节操。
首二句写了数九隆冬,百花凋残,寒梅独放的自然环境。“厉孤芳”的“厉”字,为奋勉努力之意。形容孤芳独秀的江梅只是勉强而开。极言冬严花稀,为水仙出现做好环境铺衬。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说:“天气如此严寒,为何茅屋草舍之中尚有春之香气”? 诗用问句,以示惊异;“春风香”三字极妙,未及见花,先闻其香,且为严冬带来春意。以上四句,写水仙花在严冬季节放射着春天的芳香,显得珍奇可贵。
下四句,写水仙花俊俏容色。“纷敷翠羽”,形容叶;“白玉相”,形容花瓣;“黄冠”,形容花蕊;淡装,总括花貌。诗以拟人手法,把水仙花比作俏丽美人。看,她披着翡翠羽毛的绿色披风,白玉般的面容多么温静! 高高的黄色小帽戴在她的头顶,好一副凌波仙子的淡雅装束!以花喻人,以人喻花,是咏花诗的惯用技法,而此诗翠帔、黄冠、玉颜、仙装之比,不只精思巧喻令人叫绝,而且有极深的审美意义。
以下四句为咏赞水仙的高尚节操。“弱植”句,说水仙的本茎稍比兰花、荪草柔弱,这是美中不足。但加一“愧”字,便反弱为强,使水仙又增谦恭美德,可见诗人用心良苦。“高操”句,直接盛赞水仙胜似冰霜的高洁操守。紧接着,诗人又以两个典故反衬水仙的高操贞节。诗说,水仙决不作湘夫人那种送衣传情之事;也羞于像汉水女郎那样,解佩赠珠以媚人。这两件事均为爱情故事,本无可厚非。但朱熹是卫道者,以为不合封建道德。且此诗又旨在言刚贞自守之志,故有此句。
以上十二句为一段,纯然赋水仙花。
以下八句为第二段,由花及人,写由水仙引起的世情之慨。诗人感叹道:世俗人情,偏重情欲。因其欲火如焚,故多好色而不好德,只知艳羡妖冶佳丽,岂能顾念贞刚节操!不信余言,请看诗经:伯舟诗中,凄凉烈女,誓不变心;终风之章,庄公虽暴,而庄姜贤良。这些古之美女,贞洁无比,刚烈无双。她们是不朽的典范,令人千载难忘。在一番颂古非今的感慨议论中揭示了全篇主旨。诗中强调洁身自守,贞刚自定,不以色媚人的道德情操,不只为闺阁规范,也应是须眉立世之箴言。
此诗为哲人之作。虽是借题发挥,以花论理,但却生动形象,毫无枯淡乏味之感。诗人具体描绘了水仙花的姿容秀色和高尚品格,感慨议论也衔接自然,咏花与言理紧密结合,确是一首富有哲理趣味的咏花杰作。
-
作品:黄州快哉亭记 简介本篇选自《栾城集》。
-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作品赏析【注释】:原序: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元丰元年(10
-
跑马岭建起野生动物世界,饲养员自然不可或缺,这群农校学生也随着来了,一来二去和动物成了朋友。更有甚者拿动物当了自己孩子,比如马
-
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作品赏析羡君回:一作待君回。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作品赏析【注释】:子夜吴歌:《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
-
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皆疑此山路,迁客多南征。忧愤气不散,结化为精灵。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人心自怀土,想作思归鸣。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魏武铜雀
-
【名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语出《礼记·曲礼上》。礼仪不能用于平民百姓,刑罚不能上加于官僚贵族。此句反映封建社会的“礼”、“刑”等上层建筑的阶级性,它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镇压人民群众的工具。
-
(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二)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
-
金云翘传 清康熙刊本《金云翘传》目录书影 清康熙刊本《金云翘传》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贯华堂评论金云翘传》,又名《双奇梦全传》、《双和欢》、《双欢合》、《缺月重圆》。二十回。题“青
-
秦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过衡阳,孔毅甫为守,与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饮于郡斋,少游作《千秋岁》词,毅甫览至“镜里朱颜改”之句,遽惊曰:“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