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踏莎行梅》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踏莎行梅咏梅花诗鉴赏
刘淑
珠萼将成。香痕乍遂。冰霜绘就惊春意。含英不与牡丹开。倾心原共山茶醉。古干蟠天。孤根托地。扶摇风雪添豪气。连枝可许说调羹。春光遥递人千里。
如果说古代女词人的作品常常是情致缠绵、委婉细腻的低吟悄唱的话,那么这位清代女词人刘淑的踏莎行却象一位洒脱干练、豪气干云的须眉男儿的慷慨高歌,颇有几分英雄气。虽然梅花傲雪斗霜的风骨在诗词作品中受到过无数次推崇,但词人多是称赏梅的清高品格并以其自许。象这首踏莎行中梅的形象有丈夫气却又不孤傲,在众多的咏梅词中还不多见,因而,很是独特。
“珠萼将成。香痕乍遂。冰霜绘就惊春意。”词的起首称赞了梅的骇世惊俗之处。梅花的孕育,不是在春光明媚的环境中,而是在大地一片肃杀的冬季。但是她的出现,却是在预示着春的到来。这片春意竟以冰霜绘就,又该是多么不同凡响。
“含英不与牡丹开。倾心原共山茶醉。”在这两句中,词人赋予了梅花以人格。梅花不肯与牡丹同时开在春光最盛处,却倾心于山茶,愿与它陶醉在报春的喜悦中,它也有知己,不是吗?
下片的前三句,更进一步赞扬了梅的豪气。这个“古干蟠天,孤根托地,扶摇风雪”的形象,简直就是一位擎天的大英雄、大丈夫,又哪有丝毫普通花草的娇娆妩媚呢?
“连枝可许说调羹。春光遥递人千里。”调羹,形容梅花花瓣形状。踏莎行的结句,透露了词人一点儿怀念远人的心情。那千里之外的人是谁呢?词人未说,但我们知道,她多么希望这梅花带来的春光能够遥递她的感情,温暖那远方之人的心啊。这首词结句情感丰富,意味深长,顿使整首词变得豪放而不粗犷,于英武之中见婀娜之态,很有色彩。
-
[唐]杜甫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
-
【名句】和丸教子 ① ,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 ② ,老莱子之孝。 【注释】①和丸教子:唐柳仲郢的母亲为使儿子成材,制作熊胆丸让他夜里咀咽以提神。②戏彩娱亲:春秋时老莱子年近七十,父母健在,他常穿五彩衣
-
唐·王绩1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2。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
-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城厢人,生于宋朝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卒于公元1269年,享年83岁。是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诗词家,创作了大量悲壮激昂的爱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加赏析,内容包括求中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以及赏析,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丨加解析背景注释,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江南 敕勒歌 咏鹅 风 咏柳 凉州词 登鹳雀楼 春晓 凉州词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静夜思 古朗月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处】唐杜甫《春望》。 【译注1】国家残破,人事全非,只有 山河依然如故,春天又来到长安城,但 见草木幽深,人迹稀少。国破:指安禄 山起兵反叛,攻破长安城,也兼指国
-
茅盾《雷雨前》原文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之间在形式结构上有一种巧妙的对应关系,外在世界的力影响主体内在世界的力,能激起人的相应的情感反应,这就为文艺作品的象征作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茅盾
-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下视宇宙间,四溟空波澜。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强食不成
-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4845】权力的任性: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决策①(〔英〕韦尔著,夏建兰译,党建读物出版社,21万字,2015年8月第1版,68元)△49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