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石榴歌》咏石榴诗赏析
石榴·石榴歌咏石榴诗鉴赏
皮日休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裏红瓠房。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过去认为,石榴本出自涂林安石国,故名安石榴,是汉武帝时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我国的。但是,我们从马王堆出土的古医籍中得知,早在西汉之前我国就有了石榴,可见石榴传入我国的历史已非常悠久。石榴又分年年开花不结果的花石榴和虽年年开花结实,但花朵不够艳丽的果石榴两类,这首诗所咏当为果石榴。
诗的开篇就交代时令。那鸣蝉仍在喧叫,槐树落叶的仲秋季节,正是石榴果实成熟之时。“石榴香老愁寒霜”这里将“香老”两个形容词组合在一起,看似有所抵牾,却构成了一个新颖独特的形象,通过这一“老”字,就“感物联类”使我们联想到石榴果实累累的老熟之状,这“香”即是成熟了的果实的芳香。然而,石榴也会因冬之将至而象人一样地发愁,着一“愁”字,分明使人感到了石榴生长的生命力。
三四两句并不是简单地描其形,摹其色,而是生命力的具体体现。石榴的外表具有飘动着的云霞的红色,鹦粟的紫色,如蜡纸的黄色皮裹着间隔种子的红色瓠房。通过红、紫、黄三种色彩的交织,再加上“染”和“裹”两个动词,石榴的外部形象已经跃然如在眼前了。
石榴种子成熟以后,其外皮透明,又富含汁液,因此诗人采用博喻的方法,接连用比,将石榴果皮裂开后露出的种子形象化地表现出来。“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冰壶原本就是白色,又是白玉雕刻而成,更是玲珑剔透,洁白无暇,这晶莹的果实包粒不仅具有白玉和冰壶的高雅、洁白,还如包含着露水般的湿润,又斑斓似带着舜之妃湘娥为悲舜死而掉的眼泪。
最后两句,诗人用风趣的笔调来描写石榴的味觉。萧娘是唐时对女子的泛称,将女子初嫁时那种难以言说的欢悦、兴奋、羞涩来比作品尝清香宜人、酸甜可口的石榴时的刹那感觉,这样寓感觉于形象,实在的味觉反而虚化了,读来倍觉活泼自然,诗味浓郁。而当包粒如水晶的石榴被嚼破后,我们更能联想到那肉厚、子软、汁多的石榴的滋味了。
这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石榴图,结句虽不见十分精彩,却也神完气足,读后恰如已嗜石榴甘酸一般。
-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我心还不浅,怀古醉馀觞。
-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①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释】 ①杳杳 (yaoyao):深幽、遥远貌。落落:冷落、清澈的样子。 【鉴赏】
-
曲礼下 【原文】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1],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
-
归自南阳①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里,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①南阳,今属河南。【说明
-
【名句】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语出《书·洪范》。凡是人中有才能、有作为的,都要使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你的国家就会昌盛,羞:进献。而:通“尔”,你。昌:昌盛。
-
绝域长夏晚,兹楼清宴同。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骢。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作品赏
-
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双调·潘妃曲 商挺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 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 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縻架。 商挺:1209-1288,字孟卿,自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
-
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结根西山寺,来植郡斋前。新含野露气,稍静高窗眠。虽为赏心遇,岂有岩中缘。
-
朱槔《夜坐池上用简斋韵》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未来。 ②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③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注释】 ①简斋:即陈与义。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