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必大《鱼儿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鱼儿牡丹①咏牡丹诗鉴赏
周必大
鱼儿牡丹,得之湘中。花红而芷白,状类双鱼,累累相比,枝不能胜压而下垂,若俛首然。鼻目良可辨,叶与牡丹无异,亦以二月开,因是得名。其干则芍药也,予名花而赋是诗,闻江东山谷间此品甚多。
天教姚魏主芳菲,合有宫嫔次列妃。
玉颈圆瑳宜粉面,霞裙深染学翚衣。
枝头窈窕鱼双贯,风里蹁跹凤双飞。
莫把根苗方芍药,留春不似送将归。
这是一首咏牡丹花的诗。诗中赞颂了鱼儿牡丹既有双鱼贯游和双凤飞舞的英姿,又兼有姚黄和魏紫的共同的艳丽,同时还具有玉颈翚衣一样鲜亮缤纷的色彩。
诗的首联“天教姚魏主芳菲,合有宫嫔次列妃。”“姚魏”,是指“姚黄”和“魏紫”两种牡丹佳品。宋代在洛阳有两种极其名贵的牡丹花。其一是“姚黄”,这是一种千叶黄花的牡丹。因为它是出于姚氏民家所培育的佳品,故而称之为“姚黄”。另一种是“魏紫”,这是一种千叶的肉红花。因为它是出于贵胄魏仁溥家所培育的佳品,故而称之为“魏紫”。诗人在这句诗中还说姚魏两家主宰着牡丹的佳品是天赐其意。欧阳修在绿竹堂独饮中有“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周诗是化欧诗的此句而来的,同时欧诗和周诗均说这些花都是按开放的先后分为次列品级的。颔联“玉颈圆瑳宜粉面,霞裙深染学翚衣。”“玉颈”和“圆瑳”,都是说花颈鲜明洁白得如玉如瑳,象戴上了一圈玉项琏似的,把花容衬托得更加美丽。同样,这种鱼儿牡丹不仅是花儿美丽异常,而且其叶也如同“霞裙”“翚衣”一样五彩缤纷,艳丽夺目。颈联“枝头窈窕鱼双贯,风里蹁跹凤双飞。”这一联是本诗的核心部分。前两联都是为了渲染烘托和制造气氛,而第三联才真正地写到了这种牡丹的实质:在那舒展袅娜的枝头上竟有象成双成对的鱼儿在水中逐游,又象是成侣成俦的凤凰在风里蹁跹飞舞,所以这种鱼儿牡丹又很类似金凤花。诗人在这一联里不仅称赞了这种牡丹花的奇异美丽,而且也说明了诗人对此花命名的由来。尾联:“莫把根苗方芍药,留春不似送将归”。鱼儿牡丹的根干很象芍药,所以诗人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它象芍药而错把它当成了芍药。芍药本是善于留春的,但此花不是芍药,而且春也是留不住的,不如还是送它归去吧!
这首诗前两联是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的。诗中把牡丹比成妃嫔一样分为次列品级,而且还用“玉颈”,“圆瑳”、“霞裙”、“翚衣”等把其茎叶比喻成装饰品来装扮娇丽的“粉面”和“窈窕”身姿。颈联则用极为逼真的比喻,把牡丹花比喻成在水中相随相伴而游的双鱼和在风里成双成对蹁跹飞舞的金凤凰,给人留下了一种极为形象、极为逼真、如见其物的印象。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下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内容包括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资料和解读,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资料。午后,我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地散步,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后面有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与茶俗相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与茶相关古诗词,与“茶”相关的古诗词,关于茶文化的诗句。和茶有关的诗句太多了,请看下边:琴茶【唐】白居易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
-
【名句】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语出《魏书·李彪传》。节俭能打开幸福的源泉,奢侈会导致贫困的开始。说明治国治家必须注意节俭,而不可追求奢华。起:引起,导致。贫兆:贫困的兆始。兆,先兆;兆始。
-
(解题) 本篇以首句“缮性于俗学”之首二字为题。缮性即为其内容。 主旨在于反对丧己于物,失性于俗。主张有知而不用,莫之为而常自然。 原 文 缮性于俗俗学 (一) ,以求复其初; 滑欲于俗思 (二) ,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花字的古诗词飞花令,内容包括飞花令3,哪些含有花字的古诗,飞花令:含“花”字的诗句,飞花令:含“花”字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释义: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2、燕子不归春事晚
-
病来心静一无思,老去身闲百不为。忽忽眼尘犹爱睡,些些口业尚夸诗。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宴坐时。万虑消停百神泰,唯应寂寞杀三尸。
-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盛唐诗人
-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
少时方浩荡,遇物犹尘埃。脱略身外事,交游天下才。单车入燕赵,独立心悠哉。宁知戎马间,忽展平生怀。且欣清论高,岂顾夕阳颓。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北望沙漠垂,漫天雪皑皑。临边无策略,览古空裴回。乐毅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