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锋剑春秋 清同治三年(1864)丹桂堂刊本《锋剑春秋》扉页书影 清同治三年(1864)丹桂堂刊本《锋剑春秋》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一名《锋剑春秋传》,又名《孙膑大破诸仙阵》、《后列国志》、《...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汉·司马迁 孔子适 ① 郑,与弟子相失 ② ,孔子独立郭 ③ 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 ④ 似尧,其项类 ⑤ 皋陶 ⑥ ,其肩类子产 ⑦ ,然自要 ⑧ 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 ⑨ 若丧家之...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第 二 章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唐寅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秋扇见捐”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经常使用并十分著名的典故。它讲的是汉成帝时后宫婕妤班姬的悲惨故事。她本是雁门郡楼烦(今山西宁武...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范成大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这首诗写农村夏日“行客”,表现农民仁厚善良、殷勤好客的优良品德。在这村舍柳井旁,出现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过路客人,他冒着炎...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欧阳炯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这阕词真象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风景短片,持摄影机的正是在归路上的词人。有人说这归路是与一条河曲折并行的陆路,我们以为亦可以理解...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提示】 《史记》有十篇年表,用表格形式谱列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年表前面有一段文字概说,习惯称之为表序。表序集中地阐述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学理论,同时提示年表内容,言约义丰,必须作贯通的阅读,方知司马...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名言: 力学如力耕, 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 注释: 力: 尽力。尔: 你。种: 播种, 喻勤学。稔: 在稼成熟, 喻成功。 句意: 尽力学习与尽力耕种一样, 勤奋与懒惰的不同结果你是...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张晓风《秋天秋天》原文 古往今来,人们描写吟咏秋天的诗文,如同这周而复始、每年一度的秋天一样,层出不穷,难以尽数。但在不同的作家笔下,尤其是个性饱满的作家笔下的秋天,依然是千姿百态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李流芳《游焦山小记》 李流芳 廿七日,雨初霁,与伯美约为焦山之游,孟阳鲁生,适自瓜州来会。亟呼小艇,共载到山,访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观海门二石,还登焦光岭,寻郭山人故居,小憩山椒亭子,与孟...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明代杂剧。全名《东华仙三度十长生》(朱有燉作)。见该条。...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苏洵 丁酉岁,余卜葬亡妻,得武阳安镇之山。山之所从来,甚高大壮伟,其末分而为两股,回转环抱。有泉坌然,出于两山之间,而北附右股之下,畜为大井,可以日饮百余家。卜者曰:吉。是在葬书,为神之居。盖水之行,...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刘敞《春草》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茎。 ① 似嫌车马繁华处,才入城门便不生。 【注释】 ①绵绵:延续不断貌。不可名,指野草不知其名。抽茎:拔节生长。 【译文】 春天的小草连绵不断,不知其名。它...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鉴真东渡是唐朝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邀请,由扬州东渡日本,传授佛教。从743年开始,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险,终于在753年携同弟子24人随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船到达日...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秦观 这是又一种回文诗,从圆环的右上角读起,每句重迭前句三至四字,形成一首七绝: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首诗写诗人喝了一点酒,略有醉意,便跨马去赏花,酒...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6 阅读(0) 评论(0)
-
【题 解】 《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及形象生动而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奇美风光,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山川的挚爱之情。本文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3 阅读(0) 评论(0)
-
《煤的对话AY.R艾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你住在那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3 阅读(0) 评论(0)
-
华岳《酒楼秋望》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①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释】 ①阑干:栏杆。 【译文】 西风吹...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3 阅读(0) 评论(0)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3 阅读(0) 评论(0)
-
题解 本文选自《靖节先生集》。“辞”是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有的还可以歌唱。本篇从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并且多用四、六字对偶句,格调与一般的散文不同。本文写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这时,作者已四...
古诗名句-经典古诗词名句 发表于2022-09-23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