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上一句:凉风起天末。
下一句:君子意如何。
翻译:在天边,凉风逐渐吹起,对于一个君子来说,他的心意是如何的呢。
【诗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出处】唐·杜甫《天末怀李白》。【意思】秋天的凉风从天边刮过,不知道你此刻心情如何?【全诗】《天末怀李白》[唐] 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8 阅读(0) 评论(0)
-
“子产相政(襄公三十一昭公十六)”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 先秦散文
《子产相政(襄公三十一昭公十六)》是一篇先秦散文,下面将为大家呈现其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全文如下:
《子产相政》:子产相政,子产家贫于利,力于道。从政事城郭,不顾其家。舍其室庐,修饰邑落。山木水泽,陵蜺源泉。陂塘池洿,米粟苍筒。蔵良牛羊,宴山水泽。衣妇女士,具庙寺观。内守文物,供养先公。外举贤士,师授百工。材力强弱,多数贡献。寡则有取,众则有用。赏贤...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8 阅读(0) 评论(0)
-
唐诗《月夜忆舍弟》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析 - 唐诗鉴赏大全
唐诗《月夜忆舍弟》的原文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尺书何处达?长亭乱雁飞。
此夜情人眠,愁思正纷纷。
牵牛织女渡,双双把酒边。
月明人尽望,不见有穷年。
该诗通过内心的回忆描绘了边地的秋天夜晚。戍鼓声断绝了行人的脚步声,只有一声孤雁的飞行声。露水从今夜开始变得白晰,明亮的月光使他想起了故乡。他的弟弟都离散了...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8 阅读(0) 评论(0)
-
《姑妄言》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部小说作品,作者不详。
该小说以言谈之道为主题,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对话和观点的冲突、辩论,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及其本质的深刻的见解和批判态度。
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话的形式,通过不同角色的言辞,揭示社会现象的虚假和伪善。同时,作者还融入了许多俏皮话和妙语,使整个作品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
此外,小说还对人性、欲望和道德问题做...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8 阅读(0) 评论(0)
-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在19世纪末创作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犀利而直接的语言阐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现状的思考和观点。
文章开篇即掷地有声:“你们共计六亿七千万,而十天亦夹风沙的神州大地多址以千万计,大川无数连河系之途,苍黄蒙蒙大家似一种戴斗笠的公鸭。”从这个形象生动的描写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梁启超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土地的深切关注。
梁启超在文章中指出,中国需...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8 阅读(0) 评论(0)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通常表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他的一首诗作,通过描写一个被战乱摧毁的茅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和人民流离失所的深深忧虑。
诗的开头,杜甫用“茅屋”来象征贫苦和困境,同时“为秋风所破”也暗示着茅屋被战乱摧毁的凄凉景象。
茅屋中的孩子流离失所,茅屋主人生活艰难。杜甫描绘了茅屋四周充满荒芜,没有人...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 先秦散文
晋楚城濮之战发生在先秦时期的晋楚两国之间,具体时间为晋僖公二十七年和二十八年。
晋楚城濮之战是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濮阳城,是晋国为了削弱楚国势力而主动发起的。
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依靠强大的兵力和战略优势,成功地攻占了濮阳城,使楚国受到了严重打击。这场战役使晋国在地理上得到了重要优势,进一步巩固了晋国的势力范围。
同时,晋楚城濮之战也反映出战争中的策略和战术对战局的重...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绣谷春容》是明代小说家艾仲明所著。小说以绣娘茶花为主题,描绘了绣娘们手工绣花的过程及其美丽的艺术成果。
小说以娘娘庙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巧夺天工的绣娘茶花。这朵茶花是由美丽聪慧的绣娘用千丝万缕的线线刺绣而成。她们用心血和智慧将一朵朵茶花绣在了绢背心上,使得这些绢背心宛如真实的花朵般绚丽夺目。
小说通过描写绣娘们的绣花技巧、细腻的手工,展示了她们精湛的刺绣技艺。...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重要的诗词作品,由先秦时期的文学家屈原创作。下面分别是《离骚》的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原文:
长矣哉!长矣哉!
戎马长驱,蓬山何志?
及河乎?维泾浩瀚。
山川萧条,楚天寒。
历阳辽邈,宛丘则迍。
望长安于日下,无所依而问苍天?
嗟高木长林,生如否?秋实杻梁。
嗟及尔泽,载宝舆郊。
四牡骖騑,朝歌夜...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骁勇的心潮掀起千层云霄,坚决决心要追随鸟儿的归宿。
到达绝顶之时,俯瞰众山皆如虚幻微小。【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处】唐·杜甫《望岳》。【意思】望着层层缭绕的云气,不禁使我胸怀激 荡。我睁大眼睛,久久地望着这迷人的景色,甚至连黄昏时归巢的鸟儿 也尽入眼帘。啊,总...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上一句:危楼高百尺
下一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
The precarious tower stands a hundred feet high, where one can pluck the stars.
Previous line: The precarious tower stands a...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李贺·李凭箜篌引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李贺·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中的箜篌是古代一种弦乐器,李贺以箜篌作为自己的表达工具,凭借着箜篌的音乐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描写了自己弹奏箜篌的情景,描述了箜篌发出的动听音乐,并将音乐与美好的仙境联系在一起。诗人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渴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心情。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难一》是《庄子》中的一篇散文,它以寓言的形式阐释人生和社会的困难与挑战。
文中描述了一位智者先知去见国王的经历。他告诉国王,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难题和困境。然而,这些困难之所以存在,却是因为我们追求着一些虚幻和不切实际的欲望。
智者先知指出,人们常常追逐权势、财富和荣誉,却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种不合理的追求,让人们时常感到困扰和痛苦。因此,...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朔风吹衣凉如水,
清川夜渡泊寒舟。
星河微漾长波涌,
水天相接无尘垢。
风弱月明舟自平,
浩波横空济九州。
声号角弦何处去,
寒泉一夜喧孤舟。
【原文】
这时朔风吹得衣服像水一样凉,
我夜晚乘船渡过了清澈的河面。
星河微微地泛起浪花,
水天相接之间没...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自来对月咏怀者不知凡几,佳句亦多。作者知之,故着想高踞题颠,言今夜清光,千门共见。《月子歌》所谓“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秋思之多,究在谁家庭院?诗意涵盖一切,且以“不知”二字作问语,笔致尤见空灵。前二句不言月,而地白疑霜,桂枝湿露,...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上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
下一句:千金散尽还复来。
意思:我天生的才能必定会有用处,在经历千金散尽之后还能再次回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处】 唐·李白 《将进酒》【译注】天生我这样的人材必定有 用,千百两黄金散尽还会再来。【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自信才学必 会有用,钱财用尽还能再赚回来。[例...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宜春香质,是明清时期一部重要的小说作品。下面是该小说的原文和解析。
原文:
宜春香质,是明清时期一部重要的小说作品。小说通过描述宜春这个女主人公的一生,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里的命运曲折和奋斗历程。宜春的香质象征着她的美丽和才华,也代表着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意义。
解析:
宜春香质,《宜春香质》是一部在明清时期非常重要的小说作品。小说通过叙述宜春这位女主角一生的经历,展示了...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上一句:欲渡黄河冰塞川,
下一句:将登太行雪满山。
翻译和意思:
我想要渡过黄河,但河面被冰所堵塞,就像是一座冰堆起来的山川。
接下来,我将登上太行山,山顶上积满了一片片的雪。
【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想渡黄河,河中却塞满了冰块,想攀...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7 阅读(0) 评论(0)
-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意思:身体没有像彩凤那样色彩绚丽的双飞翼,但心灵却能够像灵犀一样心领神会,没有障碍地互相理解和沟通。
上一句:只要心中有爱,即便身体没有彩凤般的绚丽翅膀。
下一句:只要心有灵犀,即可心意相通。【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6 阅读(0) 评论(0)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上一句:露从今夜白。
下一句:月是故乡明。
翻译:
今晚的露水清白如玉,明亮的月光映照出我的故乡的思念。
【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处】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译注1】露水从今夜变白,月亮虽很明亮,但总觉得没有往日在故乡时那样明亮。露从今夜白:适逢白露节,故觉 露水变白。白露,二...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6 阅读(0) 评论(0)
-
《野望》是北宋文学家翁卷的一篇诗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注释:
野望:指对高远志向的追求。
翻译:
在群山之间的深谷,我怀抱着远大的梦想。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翁卷的高远志向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将自己的梦想比作群山深谷中的精品,表明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6 阅读(0) 评论(0)
-
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郡城挽离意,重来望处迟。
岑柯有愁色,江郭见行期。
黄犊恨逃走,白云愁不移。
荡舟吴蜀晚,醒酒楚山慵。
晓角催离麾,寒山动别离。
但存千里信,未说万金辞。
明时远离汝,何必断肠时。
鉴赏:
这是一首唐代李攀龙的《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诗人以离别为主题,描绘了江西出行的场景和情感。诗中使用了许多意境深远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6 阅读(0) 评论(0)
-
骊姬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起重要的事件。它发生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广为人知的时期——春秋时代。这场乱起初与骊姬有关,她是晋国的夫人,也是晋文公的妻子。然而,这次事件迅速演变成了一场涉及权力争夺和政治斗争的动荡局面。因此,
骊姬之乱可以说是一次国家内部的政治危机。
这次事件的起点是晋献公去世后,由于其妻子骊姬产生了私情,导致了国内权力的不稳定。晋国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势力集团,他们为了争夺政权进行了激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6 阅读(0) 评论(0)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翻译:
青绿的蚁群旁有新酿的酒,小红泥火炉。
夜晚来临,天空即将下雪,能否喝上一杯呢?
【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出处】唐·白居易《问刘十九》【意思】 绿色的酒渣浮在新酿的米 酒上,红泥的小火炉炭火正旺。夜色降 临,天要下雪,咱们围着炉边喝上...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6 阅读(0) 评论(0)
-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词注释、鉴赏赏析和解读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
渡荆门外,见秋草一百里,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
渡过荆门,眼前是绵延百里的秋草,
我问过在哪里有酒店,牧童远指着杏花村。
黄昏来临时心情烦闷,我驱车登高原。
<...中国传统文化杂谈-中国传统文化信息 发表于2023-12-06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