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鼎《长安听百舌》乡思诗
长安听百舌·韦鼎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此诗的题目一作陈聘使韦鼎在长安听百舌诗。韦鼎,历仕梁、陈、隋三朝。在陈朝,拜黄门郎,曾作聘使出使北周。此诗即作于出使时。百舌鸟的啼叫富于变化,犹如百鸟鸣啭,故名。立春后开始啼叫,夏至后即无声,故杜甫诗说:“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百舌)据此,又可确定为作于立春至夏至期间,最有可能作于“重重只报春”的春季。
首句中的“万里”连着两头,一头是诗人原来为官与居住之地——陈朝的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另一头是出使所到之地——北周的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风烟”,指节物风光,“风烟异”是诗人初来乍到长安时的一个笼统然而强烈的印象,一个“异”字道尽了诗人置身异地的陌生感觉,内心的孤寂、乡思的萌生无不包孕其中。次句从“异”字的对面翻出:在风烟不同、物物皆殊的长安,忽然听到了熟悉的鸟鸣声,诗人的乡心进一步受到了激烈的震荡。“忽”字言其突如其来,不期而遇,“惊”字极写对心灵刺激的强烈。陌生的异地,本是产生乡思的一片沃土,熟悉的故乡事物又突然在眼前出现,则更能摇荡性灵,激发起更为强烈的乡情。诗人对此深有体会,又深谙艺术表现的辩证法,便似承若转地表现了自己的这一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从“惊”字化出。一鸟相惊,诗人的乡情便波翻浪涌,几至于难以自持,但诗中却并不明言,而是化作痴语,以责备百舌鸟的口气说出:“那(哪)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远客”,诗人自谓。“远客”本自思乡,百舌鸟鸣声如旧便会加重“远客”的乡情,故以“那(哪)能”的反诘语气词以强调自己内心已不胜乡情的沉重负担。表面上说鸟,实际上写人;字面上只是说不能听鸟鸣,骨子里却是写郁积下的过于浓烈的乡情。感情的表现婉曲有味,摇曳生情。
抒写乡思的作品往往容易流于空泛。此诗的作者却善于抓住深切体验过的最富于包孕的一刻,从在异地听到鸟鸣声的角度切入,构思具体而微,表现委婉曲折,从而使此诗获得了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独特的艺术价值。
-
【4141】请你讲重点:卡耐基魅力演讲的艺术(〔美〕戴尔·卡耐基著,高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4万字,2019年1月第1版,55元)△共16章。准
-
宋·欧阳修孙何、孙仅俱以能文驰名一时2。仅为陕西转运使3,作《骊山》诗二篇,其后篇有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涉及的常识题,内容包括古诗词的基本常识,有关诗的知识题最好有答案,古诗知识问答题竞赛题目。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古诗应用题: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3.当我们浪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青春有关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青春的古诗,有关青春的诗句古诗,关于青春的古诗词。金缕衣[ 唐 ] 杜秋娘原文 译文对照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译文:不要爱惜荣华富贵,而应爱惜少
-
碧溪常共赏,朱邸忽迁荣。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
-
祭文赏析·《祭岳父文》(王所) 我的岳父,名叫
-
此诗描写初秋时的湖边美景及游赏观感,笔调轻松明快,辞意清新自然,读来使人心旷神怡,有身历其境之感。“秋郊纵步却骖驔,胜事能多许客参。”“骖”,本义为一车驾三马,这里泛指马拉的乘人之车。“”,有黄色脊毛的黑马,这里指一般的坐骑。“客”系诗人自指。初秋时分,天高气爽,湖水澄澈,层林尽染,鲜艳多彩,胜景良
-
戴复古《满庭芳》戴复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 ① ,临皋亭下 ② ,扁舟两度经过。江山如画,风月奈愁何。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 ③ 。风流处 ④ ,竹楼无恙,相对有东坡 ⑤ 。登临,还自笑,狂游四
-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名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① 百姓,若 ② 损 ③ 百姓以奉 ④ 其身,犹割股 ⑤ 以啖 ⑥ 腹,腹饱而身毙。 【注释】①存:关心,爱护。②若:如果。③损:损害。④奉:奉养。⑤股:大腿。⑥啖(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