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齐贤《水调歌头·过大散关》大散关景物描绘词作
水调歌头李齐贤 过大散关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濛濛。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 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
大散关又称散关、崤谷,在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为秦蜀往来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时宋金曾以此关为西部边界。这首词当是李齐贤奉使川蜀时所作。
词一开头便紧扣题目中的“过”字,由行程进入大散关写起:“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乱山”二字写出了大散关所处的周围环境。由“碧溪曲”到“乱山中”,路途越来越艰难。以下五句写行走于“乱山”中所见的景象。“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从“色”、“声”两个方面表现大散关的雄奇险峻。山高林密,以至“白日无色”,阴森幽暗;山谷幽深,虎啸生风,闻之令人胆战心惊。“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濛濛”,对眼前所见景象作进一步描写,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万仞”二句,对仗工整而有气势,极力夸张而不失真实。“崩”、“叠”、“枯”、“怪”四个形容词用得准确而生动。“岚翠自濛濛”一句,写山中云烟缭绕,浓翠欲滴,则使雄伟的景物平添了几分秀美。“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笔法意境类似诗经·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马虺隤”,回应开头二句,继续写行程:长长的山路直入云霄,行进在这条山路上的马匹已汗如雨下。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
“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过片承上启下,由叙事转入抒怀。作者登上山顶,仰观俯察,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元化”即“造化”,指大自然的发展变化。然后继续描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览元化”所见的景象:“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远处的山峰好像落到天外去了,南飞的大雁不断从视野中消失。紧接着再表现“意难穷”中的“意”:“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在大散关的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英雄的足迹:汉末曹操攻张鲁,曾自陈仓出散关至河池;蜀汉诸葛亮曾出散关围了陈仓;而宋人陆游中年入蜀任王炎幕僚时,曾与金兵在大散关一带对峙,后来写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晚年还十分怀念这段“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生活。作者十分仰慕这些古代英雄,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种“平生大志”与眼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比较,哪一个更雄伟壮观呢?这一问问得很有气魄!“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想像着自己晚年致仕身退,归隐山林后,向后辈述说今日的情怀,将会使听者惊诧不已。
李齐贤词继承苏东坡、元遗山一派,有不少清新洒脱、雄浑豪放之作,此为其中之一。作者将大散关的景物描绘得雄伟壮观,以之衬托“男子平生大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周礼·我的缺点请悄悄告诉我周礼半期成绩下发后,我再次被排在了第二名。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有失落,有嫉妒,也有愤恨。也许这是
-
10月10日 中共中央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
10月10日 中共中央发出《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 :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联合发出了《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向三个方面军的领导人及全
-
原指排行第九。在我国,从先秦到唐宋均无“老九”这一说法。“老九”得名的渊源,可追溯至元朝。 忽必烈统一北方后,南宋志士纷纷率众奋力抗元。元朝廷中的一些王公贵族把知识分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认为南宋读书
-
词的上片写朝为官时的欢乐。开头两句从退朝以后说起:“飞骑轧,鸣珂碎”,写出了他们退朝以后联骑奔驰的快意情状。“齐歌”两句写他们公余之暇的征歌逐舞,有动听的歌声,有婀娜的舞姿。他写这些,主要是表现他们得意时期的深契豪情。“严鼓断”两句里,
-
唐·李白我宿五松下, 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 月光明素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
-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
-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参赛(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全部目录)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参赛,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全部目录,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诗,小学必背75首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目录) 1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41 寒食 韩 翃2 七步诗 曹植 4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
-
散文·诸子散文·韩非子《五蠹》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
-
《豆蔻·槟榔屿杂诗·咏豆蔻》咏豆蔻诗鉴赏 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