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答李浣》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答李浣
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韦应物(约737—约791),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因出身关中望族而入宫为三卫郎,即皇帝的卫士。肃宗乾元元年(758)入太学读书。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后担任过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四库全书收韦苏州集十卷,全唐诗录其诗十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四首。
李浣是诗人担任洛阳丞时的同事,李浣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担任洛阳主簿。韦应物还在对雨赠李主簿高秀才一诗中写道:“吏局劳佳士,宾筵得上才。终朝狎文墨,高兴共徘徊。”可见他们相处甚欢。后因韦应物秉公执法,得罪了军队官兵,被告了一状,于是于永泰二年(766)罢官闲居,李浣也受牵连丢掉了官职,到楚地隐居。他给韦应物写了一首诗,韦应物写答李浣三首作为回应,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前两句谈自己的情况。刚刚在树林中读了易,接着又来到溪水边观赏那里的鸥鸟。一个“闲”字说明他真是无官一身轻。易虽为卜筮之书,实际上也是一部哲学著作,主要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话来说,就是“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易包众理,事事可通”。可见诗人闲下来以后,还在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后两句是询问李浣的情况:楚地的诗人很多,你与谁来往最密切呢?一提到“楚”,人们就会想到湖南湖北地区。其实楚国在灭亡前的首都是“郢都”,也即寿春(今安徽寿县),其势力范围包括江苏中部地区。这里当指楚州(今江苏淮安楚州)。因为答李浣三首的第一首说:“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可见李浣的诗是从东南沿海地区寄到洛阳的。“饶”是多的意思,楚国确实出现过许多词赋家,如屈原、宋玉等。
我们要注意到诗中所竭力表现出来的闲适生活与心情,是为了宽慰李浣,也是为了宽慰自己。真的心平气和,哪里都可以读易,又何必刻意到林中去读呢?如果在书房里读不进去,那么到林中就更读不进去了。再说诗中提到“楚俗饶词客”,最有名的当然是屈原,而他恰恰是因为不被理解,遭到流放,才写出离骚这样伟大的作品来。正因为诗人自己与李浣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才写诗赠答。如果真的很享受他们所过的罢官以后的生活,也许他们就写不出这些诗了。
-
宋词典故·姑射仙人 【出典】 见“冰肤玉面”条。 【释义】 姑射为《庄子》记载的神山。此山住有神仙,肌肤洁白,“绰约如处子”。后世诗词常借以咏美女,或转以喻梅花或其他白色的花。 【例句】 ①姑射人归,
-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
昔叹谗销骨,今伤泪满膺。空余双玉剑,无复一壶冰。江势翻银砾,天文露玉绳。何因携庾信,同去哭徐陵。
-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吾欲盈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想象画面,内容包括诗句的想象画面,读下面的古诗,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读读这几首古诗词你能从中想象到怎样美好的画面呢。色彩运用恰到好处:黄色的沙滩,斑驳的渔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绿的江水,青青的芦荡,白色的芦花,洁白的水鸟,在血红的残阳映照下,更显得色彩浓
-
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夜空寥寂金气净,千门九陌飞悠扬。纷纶晖映互明灭,金炉星喷镫花发。露华洗濯清风吹,低昂不定招摇垂。高丽罘罳照珠网,斜历璇题舞罗幌。曝衣楼上拂香裙,承露台前转仙掌。槐市诸生
-
送 天 师[明]朱权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芝城:江西波阳县的别称,因北芝山而名。鄱湖:鄱阳湖,在江西北部。黄金甲
-
直中书省白居易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邽(
-
陈与义 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 《会真诗》。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这年初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