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麐《卖花声·秋水淡盈盈》由月而起怀人之思词作
卖花声郭麐 秋水淡盈盈,秋雨初晴,月华洗出太分明。照见旧时人立处,曲曲围屏。 风露浩无声,衣薄凉生。与谁人说此时情?帘幕几重窗几扇,说也零星。
诗经·陈风·月出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明人焦竑以为这首古老的诗作,是中国文学“见月怀人”这一传统主题的原型(见焦氏笔乘)。且不论他的观点能否被所有的人接受,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本词无疑符合这一模式。词的抒情主人公正是由月而起怀人之思,月照在“人”曾立之处,不见“人”,便起思念。
词中所写时间当是秋夜,一场雨之后;地点是在室内。词人想像雨水将月亮洗得异常皎洁。这明媚的月光普照天下,又从绮窗泻进室内,照在那人曾经站立的地方,那人却已不见,只有曲曲的围屏沐浴着月光。读词至此,我们不禁满腹疑问:词中的这个“人”是谁?与抒情主人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回忆中只有“立”这一个细节或情节?——这些疑问,作者不会告诉我们,而我们在词中恐怕也找不到明确的答案。因为词的下片,主人公主要是抒发强烈的怀念之情:外面风很大,露水浓重而又无声地滴落,自己衣衫薄薄,凉气袭身。但让他感到“凉”的,不只是这自然的秋寒,还因为他的情怀竟然无人可以一诉。此处的“谁人”所指范围要大些,未必定指所思之人,但也可包含所思之人在内。“帘幕几重窗几扇”云云,是说里面与外面阻隔重重,不但无人可说,就是说出来,也成为毫无意义了。读完全词,我们的疑问丝毫未减,反倒增加了:他的“此时情”究竟如何?为什么会“说也零星”?甚至进一步发问:这词作者与抒情主人公是否同一人?这首词是自抒其怀,还是代人“立言”?抒情主人公是“他”还是“她”?可以说,它是一首令人疑窦丛生的词。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它当作一首好词来欣赏。我们可以设想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所怀者是一美丽女性,她与他本无瓜葛,因一特殊因缘,曾经在此一“立”,以后的日子里,他便无限地思忆;或者他们是一对恋人,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她常常站在那“曲曲围屏”之前(是多愁的天性还是对将来不幸的预感使她愿在那被她想像为隔绝俗世的围屏前久久伫立)。后来他们被迫分离,每当看到明丽的月光,他便想起她的如月容貌;看到多情的明月照在旧地,便仿佛看到她曾经玉立的身姿。或者,竟可以想像这是一首悼亡之词,她已身赴月宫,化作月光,令他思念不已,以致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一腔怀抱无人可诉。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像这是代言体词,词的抒情主人公其实是女子,她与所怀想的男子曾有一面之缘,月光下他“立”于彼处的身影每令她激动与思念不已,如今不知他身在何方,或是她心知其人身在何处,却双方不能会面,这使她感到无限的痛苦。
我们甚至可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只要去欣赏那一片由秋水、秋雨、秋月、秋露组成的近乎透明状态的词境,只要知道词中有人在怀念有人被怀念。而那境界中的秋水,与庄子笔下“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的秋水不同,是浅淡素净的;那“盈盈”,亦如古诗十九首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盈盈”一般,含有晶莹、清澈之义。同时,也像古诗一样,秋水在词里不仅仅表季节、造意境,还象征着双方的阻隔不得相通。那情感,除了怀想之外,还暗含着一定的孤独、寂寞,没有知音者或相悦者的失意。为了这境、这情,词人不惜有所忽略。如果真像结尾所写的那样帘幕几重窗几扇,月光恐怕是难以照见围屏里的“旧时人立处”的。然而,一旦我们发现它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丰富内涵,所带给我们的自由解读、自由“创造”的余地,便会随同作者一起,“忽略”掉种种我们所认为没必要去过分拘泥的东西。
-
在36回中,实际可分作两大问题。一是暗示宝玉、宝钗之姻缘是必然的发展,但又是不如意的,是貌合神离的,宝玉是钟情于“木石前盟”的,但又不是因缘,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虽然如此,但还是十分执着,想尽力去追求
-
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若见谪仙烦寄语,康山头白早归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年级关于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默写4年级下册关于田园风光的古诗,田园风光的古诗大全100首,四年级下册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预备
-
诗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起程动身了。但因为是游幕谋生,(游幕是指旧时知识分子离开本乡到外地寻求教学或投向官府求职)这种告别是无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说河梁去。一方面是老母难离,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离
-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唐山水诗鉴赏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感觉写春天,画面优美,气氛柔和。 “迟日”,出自《诗经《豳风《七月》: “春日迟迟。”
-
【原题】:旧在杭时为冷起敬赋泉石歌乱后失之今起敬为协律郎邀予写旧作已忘而记其起三句因更足之
-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出处唐bull;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原文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
-
这首词与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不仅词调相同,起句也极为相似,只是以“未”、“已”一字之差显示了创作时间的某种差异性。不过,两篇写景的艺术视角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如果把作者比作一位高明的摄影师,那么前篇是登高览景,作者在进行定点拍摄,本篇
-
《德,国家之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临池见蝌斗,羡尔乐有馀。不忧网与钓,幸得免为鱼。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