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秦州杂诗》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秦州杂诗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杜甫,卷二绝句已介绍。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唐官军在相州(今河南安阳)被安史之乱的叛军打败,关内又出现了灾荒,杜甫的靠山房琯又一再受到打击,杜甫在政治上也见不到出路,于是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携全家度陇山,奔秦州(今甘肃天水),写了秦州杂诗二十首,此诗是其中的第十九首。
首联写道路因战争而阻塞。起句写西北地区战争接连不断。“凤林”,凤林关,故址在今甘肃临夏西南。“戈”,兵器名,通常以它代指战争。下句写通往鱼海的道路因为战争非常难走。“鱼海”,湖名,唐时在吐蕃占领区内,此处指鱼海周边地区。由于安史之乱,唐朝中央政权请求吐蕃出兵援助,吐蕃一边帮助唐军平乱,一边扩充势力范围,没几年工夫,西北州县都在它的掌控之中,这在秦州杂诗第十八首中也有鲜明反映:“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其中“西戎外甥国”显然指吐蕃。
颔联写西北边区唐军之困境。三句写报警的烽火直冲云霄,“候火”即堠火,报警的烽火。“云峰”指云层堆积如山峰,“峻”,险峻。“云峰峻”是处于危急情况下所见云层之形状,这是心情焦急的反映。四句写军队孤立无援,连井水都干涸了。这里显然是用井水干涸来说明军队的物质条件非常差。“悬军”指孤军。“幕井”指将井口遮挡起来不许随便打水,说明井水已经很少了,或者说已经干了。
颈联写西北地区寒风凛冽。五句写连续的风暴使西极都为之撼动,“西极”,指西部地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左苍梧,右西极。”文选李善注:“豳国为西极,在长安西。”秦州正好在长安之西,当属豳国的范围。六句写月色照着北庭显得很寒冷。“北庭”指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这里写的是自然气候,不可避免也反映了政治气候,从中可见吐蕃势力强大,使整个西北地区都为之震动,老百姓为之心寒。
尾联写诗人希望朝廷选派良将破敌安边。七句写老年人都在思念飞将军李广,“故老”,年老多阅历的人,当然也包括作者在内。“飞将”指李广。史记·李将军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这句诗的意思也就是王昌龄出塞诗所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不过地点与对象不同而已。八句写希望朝廷能早日实现老百姓的愿望。“何时”采用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老百姓的强烈愿望。“筑坛”指真心诚意地拜将。史记·淮阴侯列传称汉王刘邦对萧何说欲拜韩信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杜甫在秦州时,秦州表面上还比较平静,因此有许多人从东方越过陇山到这里避难,但是正如杜甫所预料的那样,没过多久秦州就在代宗广德元年(763)被吐蕃攻陷了。而杜甫早在肃宗乾元二年(759)十月就已离开秦州到梓州,接着又到了成都。这表明杜甫的政治嗅觉还是比较敏锐的,因为他刚在肃宗身边做了一年的左拾遗,接着又做了不到一年的华州司功,对政治形势还是比较关心的。其次,在战乱中,他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与他们一起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的杰作,同时也促使他考虑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杜甫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中历经磨难,但是提高了思想水平,就诗歌创作而言,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
名言: 权衡虽正,不能无毫厘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 注释: 权衡: 指秤。权: 秤锤, 衡: 秤杆。毫厘之差: 喻极小的误差。钧石: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钧: 古代三十斤为一钧。石: 古代十斗
-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别业临青甸,鸣鸾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皇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
几百件或大或小、形态不一的器皿静静地坐卧在那里,以一种沉默凝重的姿态。在灯光的辉映下泛着熠熠的光泽,仿佛一个垂暮的老人在夕阳下回首
-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
-
唐以诗鸣者,何止数百人。独杜子美上薄风骚,尽得古今体势。其它旁门异派,如沈、宋、韩、柳、贺、白、韦应物、刘禹锡、李商隐、杜牧、张籍、卢仝、韩偓、温庭筠之流,其精深、雄
-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归雁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本书卷一《逢侠者》已介绍。“归雁”,湖南衡阳有
-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李晔《菩萨蛮》李 晔 李 晔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 ① 。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 ② 。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③ 。 注释 ①渭水:黄河最大的
-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和登临,正是幕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
-
这首《点绛唇》是一首难遣相思、孤凉凄惶的情词。词人一反常规,运用先写情、后写景的叙述方式,将幽清景色留至词末,此时相思散去,空留一院丁香月色,殊不觉相思已全在其中,让人读后无限回味。 开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明白如话,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