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登缥缈峰》发吊古伤今感慨
登缥缈峰·吴伟业 绝顶江湖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 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 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
缥缈峰,是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洞庭西山的最高峰,亦称包山的最高峰。这个山峰的下面多空洞,作者缥缈峰诗:“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缥缈为险绝。”用白居易长恨歌的“山在虚无缥缈间”,因称缥缈峰。
这首诗见于吴诗集览卷十四下,题是登缥缈峰。作者怎样登上缥缈峰的,却一笔不写。这是诗人的创作,要避免重复。他已写了首缥缈峰,见吴诗集览卷三上,写登山,所以这里就不写了。那首诗写登山:“细径缘山腰,人声来木末。篮舆杂徒步,佳处欣属歇。跻岭路倍艰,往往揽垂葛。”写山的高,与登上山顶的困难。这首诗另外开辟一个境界,写登上山顶后的所见。“绝顶”:指山顶最高处。登上绝顶看到太湖,放眼望去,看到太湖水的耀眼明亮。这里的“江湖”是偏义复词,即指湖,指太湖。这里不用“太湖”而用“江湖”,是音律上的需要。这里倘作“太湖”,那末这句除了押韵的“明”字不算,只有一个“湖”是平声,成为犯孤平,要避免,所以称“江湖”。还有跟意义有关,如李商隐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得到王安石的称赏。江湖指在野归隐之处,这诗正指在野的游赏,用江湖正合。“放眼明”,用一“明”字正写出太湖水的清明。这诗虽然不写登山,但在第二句里写出了登山的感受,“飘然如欲御风行。”像庄子·逍遥游的“列子御风而行”,乘风飘行。登山是艰苦的,怎么会有“御风行”的感受呢?缥缈峰诗里写坐着篮舆(竹轿)上山这一段路,加上“虚无缈缥”的联想,因此产生“御风行”的感觉。三四句“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靳荣藩吴诗集览注:“旧说:三语状湖之广,四语状峰之高。”缥缈峰在太湖中,所以登上峰顶,好像还被太湖水气所包围,用“鱼龙气”来指太湖水气,亦见太湖的不同寻常。说半山里会无鸟雀声,极见峰的高。以上四句写登上绝顶的感受。
五六句写登上绝顶所见:“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这里的“青芜”跟“金碧”相对,二者是并列的。这个“青芜”倘作青草解,那就不并列了,“青芜”当作芳草青而丛生的意思。杜甫徐步:“整履步青芜。”这个“青芜”才是青草。这首诗里已经点明是“芳草青芜”,这个“芜”就不仅是草了。尔雅·释诂·释文:“芜,蕃滋也。”生长加上“迷远近”,这个“芜”就有草的蕃滋丛生的意思,草又青又多,正好跟夕阳的金碧相对了。缥缈峰诗:“曜灵烛沧浪,滉金光发。”太阳照在水面上,深广的水上发出金光。著名的范仲淹岳阳楼记里也写到“浮光跃金。”这是金色。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说明夕阳照在上面山壁上显出金色,照不到的下面显出黛色,也就是碧色。照见的是晴光,照不到的似阴,由于夕照的移动,造成阴晴的变换。结联:“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缥缈峰诗:“杖底拨残云,了了见吴越。”残云散后,清楚地看到吴越。苏州是吴王夫差建都的地方。夫差进军中原,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与晋国争霸,归来为越王勾践所灭。作者在缥缈峰诗里,结尾处提到“丹砂定可求”,有求仙的想法。那首诗是在明朝写的,所以登山而想到丹砂,这是当时人的一般想法。这首诗是在明亡后写的,所以感叹夫差的霸业销沉完了,只剩下枫叶芦花和钓船了。
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的提要里,称作者“遭乱后诗,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道上。”把这首诗跟他的缥缈峰诗比,在结尾处的写法很不同。缥缈峰诗结句:“君看石上云,飞过松间月。”写一种清幽的境界,与求丹砂的想法可以相配。这首诗结尾提到吴王夫差,有吊古伤今的感慨。夫差是吴王,明朝开国的朱元璋,也曾称过吴王,那末在吊古里不正含有伤今吗?在吊古里不正是含意深沉,音节苍凉,更具风骨吗?
-
漳滨与蒿里,逝水竟同年。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修文将管辂,奉使失张骞。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客亭鞍马绝,旅榇网虫悬。复魄昭丘远,归魂素浐偏。樵苏封葬
-
五凤吟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又名《续六才子书》、《素梅姐全传》、《素梅姐》。二十回。题“云阳(一作‘云间’)嗤嗤道人编著,古越苏潭道人评定”,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末年。 现存主要版
-
三平尾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格律诗中韵句结尾 三字连续使用三个平声的句子。由于近体诗一般都是在双句押韵, 所以三平尾都是出现在押韵的句子末尾。三平尾被认为是诗 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
-
玉宇含清露,香笼散轻烟。应当结沉抱,难从兹夕眠。夕漏起遥恨,虫响乱秋阴。反复相思字,中有故人心。
-
孟春之月 ① ,日在营室 ② ,昏参中 ③ ,旦尾中 ④ 。其日甲乙 ⑤ ,其帝太皥 ⑥ ,其神句芒 ⑦ ,其虫鳞 ⑧ ,其音角 ⑨ ,律中太蔟 ⑩ ,其数八 (11) ,其味酸,其臭膻 (12) ,
-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
-
清·王鹏运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此恨拼
-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
-
曾巩金山寺尘外岧巉鹫岭宫,架虚排险出青红。林光巧转沧波上,海色遥涵白日东。夜静神龙听咒食,秋深苍鹘起抟风。连荆控蜀长江水,尽在回廊
-
莫怪归心甚速,西湖自有蛾眉。若见故人须细说,白发倍当时。小郑非常强记,二南依旧能诗。更有鲈鱼堪切脍,儿辈莫教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