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浴礼《高阳台·柳发霜髡》清代词作鉴赏
柳发霜髡,苔衣雨坼,夕阳红上孤城。风翦云罗,昨宵偷放新晴。秋光不管人肠断,断肠人、翻爱秋清。小银塘,凋了残荷,荒了枯萍。 僧楼半角苍烟织,记香迷稚蝶,絮搅雏莺。一夜凉飔,阴阴换作虫声。临流悄向沙鸥说,算萧骚、谁更如卿?怅归途,枫叶芦花,无限飘零。 -----边浴礼
边袖石为词,于“秋”情有独钟。打开其空青馆词,咏秋的词章在在皆是。小题点明“秋”字者,即有霜叶飞·秋林、琐窗寒·秋烟、翠楼吟·秋蝉、月华清·秋虫等。他是深谙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九辩)之真意的,悲秋是他擅长的题材。这首叙写羁旅归愁的高阳台词,虽未以小题特为标出秋意,却是咏秋言悲的佳作。
“柳发霜髡,苔衣雨坼,夕阳红上孤城。风翦云罗,昨宵偷放新晴。”开篇五句展现黄昏独上孤城时所见的景色。残阳如血,染红了孤城的垣墙。连日霜打雨袭,柳叶落尽,苔藓龟裂,一派颓败景象。寻常秋景,在词人笔下,显得灵动而富情致。不称柳叶,而称“柳发”;不说霜打叶落,而说严霜剃尽了柳树的头发。不称苔藓,而称“苔衣”;不说雨淋苔裂,而说寒雨撕裂了苔藓的衣裳。不说夕阳照红了孤城,而说夕阳的红光爬上了城垣。诗意的想像极大地丰富了词境的表现。一个“孤”字,一笔两到,既明写城“孤”,又暗写人“孤”,词人心境的孤寂尽在不言之中。“风翦”两句逆挽一笔,交代秋晴乍临的出人意料。原来,昨夜秋风扫尽阴霾,才有了今日晴空的清朗。不言阴云,而言“云罗”,突出了阴云如罗网般密布;不说风吹云散,而说秋风剪破如网的阴霾。不说天晴的出乎意料,而说天公“偷放”秋晴。同样以拟人手法,增加了词中兴味。
“秋光不管人肠断,断肠人、翻爱秋清。小银塘,凋了残荷,荒了枯萍。”下面五句由秋光逗出秋情。“翻”,反而。秋光放晴,秋光中的词人却愁肠欲断。“人肠断”、“断肠人”,回环往复,融回文、顶针修辞为一体,造语精妙别致,愈见深婉悲切。但明净的秋光毕竟给他带来清新的感觉,这倒使他反而喜欢起秋光来了。“不管”两字,写得秋光富有人的情思,它是无情的,不管愁人肠断。“翻爱”两字,写出词人的心境,尽管“肠断”,却仍喜爱“秋清”:爱天宇的清朗、气息的清新和景色的清丽。词人拈出眼前池塘的一则荷凋萍荒的小景,补足“翻爱”和“秋清”意。“银塘”,形容池塘的清澈明净。连连霜侵雨袭,残败的荷花凋尽了,枯萎的萍草消失了,池塘显得更加清澄宜人。苏轼于荷尽时窥见一年的好景(其赠刘景文诗云“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词人于荷凋萍荒时感悟秋的清新,妙能化腐朽为神奇,可谓异曲同工。“凋了残荷,荒了枯萍”两句,唱叹有致,直有“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的风韵。
“僧楼半角苍烟织,记香迷稚蝶,絮搅雏莺。一夜凉飔,阴阴换作虫声。”换头五句截取僧楼景观的变化,呈示秋意的骤降。“僧楼”,即寺院楼屋。“凉飔”,秋日的凉风。“阴阴”,犹隐隐。词人眺远处,茫茫烟霭遮掩了寺院的一隅。那里,曾经花香飘逸,迷得小蝴蝶久久萦绕;曾经柳絮飞舞,搅得小黄莺时时追逐。然而,一夜凉风骤起,这一切都消逝殆尽,花柳莺蝶换成了秋虫,隐隐传来声声鸣叫。词人于秋日的虫声颇有感慨。其月华清·秋虫词云:“露冷琼疏,烟迷钿砌,秋声直恁凄苦。乍咽还啼,似把旧愁频诉。”闻此声,能不勾起愁绪!眼中僧楼苍烟,心中花柳莺蝶,耳中阴阴虫声,不言愁,其愁自现。
“临流悄向沙鸥说,算萧骚、谁更如卿?怅归途,枫叶芦花,无限飘零。”这五句引沙鸥为同调,抒写羁旅归愁。词人来到溪流边,悄悄地对沙鸥说:要说萧瑟凄凉,谁还比得上你呢!杜甫旅夜书怀诗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词人正以沙鸥自况,不无揶揄地自我解嘲。此情此境,可与辛弃疾“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相媲美,但一样的风趣,却折射出词人不同的性情与格调。结末以白居易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抒发归愁,揭示心中“无限飘零”的惆怅,语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抒写羁旅的凄清幽怨,颇具异于流俗的情性和意趣。词人的非凡想像力,使笔下富有生命力的风物无不染上迷离惝恍的主观色彩,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霜髡柳发,雨坼苔衣,风翦云罗,红上孤城,新晴偷放,香迷稚蝶,絮搅雏莺,悄向鸥说……凡此种种,炼字炼意,匪夷所思。更难能可贵的是,词人于“肠断”之际,透过残荷枯萍的衰飒发现“秋”之“清”意,“翻”而“爱”之,显出襟怀的高洁与清雅。谭献箧中词谓:“袖石方伯填词,刻意南宋,位置在草窗、玉田之间。”细味此词,不难窥见周密高阳台(宫粉雕质)和张炎高阳台(接叶巢莺)的风致。
-
【4460】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郭建龙著,鹭江出版社,43 5万字,2019年9月第1版,78元)5部:[1]关中时代(公元前771—公元189年,秦到东汉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诗歌教案
-
(解题) 关于本题,有两种解法:一解为齐物之论;二解为齐一物论。其着眼点,前者在于齐物,以为是齐一物类之论; 后者在于物论,以为是把物类之论齐一。从其主旨看,其论物虽多种,然而无成无毁,复通为一。何分
-
严考绩以择守令,崇节俭以厚风俗。|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严考绩以择守令,崇节俭以厚风俗。》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爱国忧民”类的诗句。 天宝八年( 749),岑
-
典源出处 《庄子 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疏:姓列,名御寇,郑人也。与郑繻公同时,师于壶丘子林,著书八卷,得风仙之道,乘风游行,泠然轻举,所以称善也。 释义用法 列御寇学得仙
-
细小的事物细小的事物里暗藏宇宙不可对针尖和芒刺,对灰烬里的火星,对红船,对瘦骨对蝴蝶的一次振翅,对心脏在寂静之中的跳动……抱有轻慢
-
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 ① 刑罚,薄 ② 税敛,深耕易 ③ 耨 ④ ,壮者以暇日 ⑤ 修养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 ⑥ 以挞 ⑦ 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 一部从上古到隋代的文章总集。清代严可均辑录。因书名太长,前人征引时,有时简称为《严氏文编》。主要版本有严可均原稿本 (现存上海市图书馆)、1892年黄冈王毓藻刻本、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