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早春》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早春
白玉蟾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白玉蟾(1104—约1229),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等,闽清(今福建闽清)人。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白氏,遂易名为白玉蟾。曾隐居武夷山学道,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应征赴阙,召对称旨,命馆太一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著有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全宋诗录其诗六卷。
此诗是通过梅花来歌咏早春的,因为梅花在春天开得最早。首句写梅花之早。“南枝”指南面的枝条,因为向阳,所以南枝上的梅花最早开放。“才放”,刚刚开放,也是说花开得早。“两三花”,形容只开了两三朵花,还是说花开得早。
次句写花香花色。“雪里”仍然说明花开之早,因为春天到来了,稍晚一点,就没有雪了。“吟香弄粉”是说诗人在雪中仔细吟诵与赏玩着梅花的香气以及花蕊、花瓣的形状与颜色,这四个字显然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些”为语助词,虽无实在意义,但是起了押韵的作用。
后两句写梅花开放的环境,它们显然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名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创造出一种朦胧美,同时又将花、雪、烟、月、水、沙连成一片。诗人不仅欣赏梅花,也欣赏了梅花周围诗情画意的环境。换句话说,诗人在诗情画意的环境里欣赏梅花,自然会别有一番情趣。这两句在对仗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不仅三、四两句相互之间对得非常工整,而且各句又分别采用了句中对的形式,这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说了个一字师的故事:“时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也,不如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从强调“早”的角度来说,郑谷无疑是正确的,但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从欣赏梅花的角度看,“南枝才放两三枝”既强调了“早”,同时更有观赏价值,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此诗也自有它的生命力。
-
【原题】:志师自通州访我於仪真因携之至长芦留语数日及其归也作诗以送之
-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既没七年,睹其遗迹,而作是诗。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
圣人言“以直报怨”,最是中道,可以通行。大抵以怨报怨,固不足道,而士大夫欲邀长厚之名者,或因宿仇纵奸邪而不治,皆矫饰不近人情。圣人之所谓“直”者,其人贤,不以仇而废之;其人不肖,不以仇而庇之。是非去取
-
千层高阁侵云汉,双派清流透石岩。
-
【原题】:前日以诗赠贾麟进士繼蒙和答而杨蟠从事亦随次元韵鄙思不休辄复自和二篇
-
【注释】 ①何郎石:何郎即梁代诗人何逊,其《咏早梅》诗极有名:石在何处不详。 【评解】 这首词借咏梅而抒怀旧之情。天气渐冷,枫林凋翠,寒雁声悲。而茅店外,竹篱边,出现了梅花的倩影。上片写“初见横枝”的情景。下片所咏,似花似
-
中国的现代化,无论如何,不会完全消灭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周谷城《论中西文化的交融》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
-
长沙千里平,胜地犹在险。况当江阔处,斗起势匪渐。深林高玲珑,青山上琬琰。路穷台殿辟,佛事焕且俨。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是时秋之残,暑气尚未敛。群行忘后先,朋息弃拘检。客堂喜空凉,华榻有清簦涧蔬煮蒿
-
《梅花·点绛唇题雪中梅》咏梅花诗鉴赏 仲殊春
-
作者: 王瑞明 《殷商贞卜文字考》是研究甲骨文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