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七绝·三衢道中》千家诗赏析
曾几七绝·三衢道中千家诗赏析
曾几〔二〕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三〕。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一〕三衢:山名,在今浙江衢州境内。
〔二〕曾几(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州),先人徙河南县(今河南洛阳),遂为河南人。早年从学于舅氏孔平仲、孔武仲,入太学,有名声。北宋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等职。曾客寓上饶茶山七年,因号“茶山居士”。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重新起用为浙西提刑,迁秘书少监,擢尚书礼部侍郎。孝宗朝以通奉大夫致仕。卒谥文清。曾几一生“积学洁行,风节凛凛”,其近体诗轻快清新,饶有情趣,赵庚夫读曾文清公集说:“新如月出初三夜,淡比汤煎第一泉。”有茶山集。
〔三〕小溪泛尽却山行:坐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改走山路,极写游兴浓。
【点评】这是首记游诗,首句写梅子时节本来多雨,而此时却又难得的晴天,所以能尽情游赏,次句借写游踪写尽兴之乐,后两句写返途兴味不减,抒写了愉悦的心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中考古诗词赏析,内容包括七年级语文古诗12首赏析,求七年级古诗赏析,中考语文古诗赏析共。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楠楠1999527七年级语文古诗12首赏析汇总观沧海(七上)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
-
【原题】:苏才翁与予定林下之约今被命提点湖南刑狱恐其侵寻而不能反作诗贻之
-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希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
昔余闻嫦娥。(嫦一作【女亘】)窃药驻云发。不自娇玉颜。方希炼金骨。飞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池春水皱》经典解读 一池春水皱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齐
-
【注释】:这首词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农村的风俗 、景况,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题中的“人日 ”,和词中的“元正七 ”,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七这一天。民间旧俗,是以七种菜为羹,用彩色的布或金箔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戴在头上,表示“形容改新”和“一
-
陆羽《游慧山寺记》 陆羽 慧山,古华山也。顾欢《吴地记》 云:“华山在吴城西北一百里。”释宝唱 《名僧传》 云:“沙门僧显,宋元徽中过江,住京师弥陀寺。后入吴,憩华山精舍。华山上有方池,池中生千叶莲华
-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
云馆接天居,霓裳侍玉除。春池百子外,芳树万年馀。洞有仙人箓,山藏太史书。君恩深汉帝,且莫上空虚。
-
客厌巴南地,乡邻剑北天。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芋叶藏山径,芦花杂渚田。舟行未可住,乘月且须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