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千家诗全集

薛莹《秋日湖上》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薛莹《秋日湖上》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秋日湖上

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薛莹,生卒年不详,全唐诗录其断句“花留身住越,月递梦还秦”,则其或为秦(今陕西)人。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薛莹洞庭诗集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薛莹集一卷,附注:“唐薛莹撰,号洞庭集,文宗时人,集中多蜀诗。”看来薛莹集即洞庭诗集,均已佚。从现存诗歌来看,薛莹喜欢在各地漫游,交往的人多为隐士、道士与僧人。全唐诗录其诗十一首、断句二联,全唐诗续拾补题一则。此外,石仓历代诗选尚录其诗二首:前山与发交州日留题解炼师房。

起句扣题写秋日湖上,但是所选择的时间是日落时,所选择的地点是太湖。这样的时间和地点,都容易引起诗人的感慨。据晋人张勃吴录介绍:“五湖”者,太湖之别名,因为它的周长有五百多里,所以简称五湖。在五湖曾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如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越国的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消灭吴国后,害怕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于是隐姓埋名,放舟五湖,从事商业活动,成了大富翁。

次句承上写诗人在游湖时的所见、所感。此时诗人所能见到的湖面处处都被暮霭与烟雾笼罩着,而这种什么都看不清楚的景象又处处让诗人感到迷茫与忧愁。前两句为后两句的感慨作了铺垫。

三句转写感慨。既然在暮色苍茫中,除烟波外一无所见,于是诗人便联想起在五湖周围所发生的盛衰兴亡的千古往事,譬如吴越之争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先是越国打败了吴国,吴国发奋图强又打败了越国;接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消灭了吴国;后来越国又被楚国消灭,而楚国又被秦国所灭。历史事件总是此消彼长,盛衰兴替持续不断。

末句是说随着时间的消逝,谁还能说得清这些千古往事的是非曲折呢?“与”在句中是助词,表示疑问,同“欤”。“谁与问东流”,也就是“谁问东流”。“东流”在这里当指太湖附近的长江。人们早就用流水比喻时间与历史,如论语·子罕篇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人唐寅泛太湖诗说:“鸱夷(范蠡)一去经千年,至今高韵人犹传。吴越兴亡伏流水,空留月照洞庭船。”他在写诗时也许想到了薛莹秋日湖上这首诗,其中“洞庭”或许就指薛莹,因为他的诗集就名为洞庭诗集。唐寅的诗的主题与薛莹的这首诗的主题可以说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