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和贾舍人早朝》千家诗鉴赏
杜甫七律·和贾舍人早朝千家诗鉴赏
杜甫
五夜漏声催晓箭〔二〕,九重春色醉仙桃〔三〕。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四〕。
欲知世掌丝纶美〔五〕,池上于今有凤毛〔六〕。
〔一〕和:唱和,以诗词酬答。贾舍人:指贾至。舍人,官名,即中书舍人。
〔二〕五夜:五更。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箭:漏箭,指装在漏壶中标示时间的箭杆状工具。
〔三〕九重:皇帝居住之地。楚辞:“望君门之九重。”醉仙桃:使仙桃像喝醉酒一样变成红色,指桃花盛开。
〔四〕珠玉:珠圆玉润,形容语言婉转流畅。白居易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
〔五〕世掌:世代掌管,贾至及其父贾曾都担任过中书舍人,掌管拟诏敕,故称“世掌”。丝纶:皇帝的诏书。
〔六〕池:凤凰池,即中书省。凤毛:指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都是罕见珍贵的东西,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或物。后人常用来比喻人才不可多得。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大奴固自有凤毛。”南史·谢超宗传:“超宗殊有凤毛。”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此处比喻贾至有文采,不亚其父。
【点评】本诗是贾至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的和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诗描绘了杜甫早朝时见到的情形,写出了群臣沐浴圣恩的喜悦,运用典故盛赞贾至世家风范、人才难得。
-
名言: 慕虚名而处实祸。 注释: 处: 遭受。 句意: 图慕虚名必将遭受实际的祸难。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首断故应无断者,冰销那复有冰知。主人苦苦令侬认,认主人人竟是谁。有主还须更有宾,不如无境自无尘。只従半夜安心后,失却当前觉痛人。
-
长篇小说。路翎著。全书分成一、二两部,分别于1945年和1948年出版。作品以“一·二八”事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剧烈动乱为背景,描写苏州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蒋捷三的家庭及其儿女们的复杂命运,反映了封建地
-
(德国通货膨胀时期 ① 的一个插曲) 斯·茨威格 (张玉书 译) 列车开出德累斯登,过了两站,一位上了年纪的先生登上我们的车厢,彬彬有礼地跟大家打招呼,然后抬起眼睛,象跟个老朋友问好似地再一次向我点头
-
寻花不惜命,爱雪常忍冻。三为郡太守,清似於陵仲。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 【译注】大路像蓝天一样广阔,而唯 独我走不出去。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语出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写诗人困顿偃蹇的窘境:虽
-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
《先秦散文·列子·汤问篇①(节选)》原文鉴赏
-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星当觜参
-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原题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