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漫兴》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漫兴
断肠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本卷绝句已介绍。杜甫于肃宗乾元二年(759)岁末到达成都,住在西郊浣花溪的寺庙里。次年春天,于浣花溪畔,在亲友的帮助下,建了一座草堂,终于结束了流徙生活,获得了一个栖身之所。漫兴是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中的第五首,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明王嗣奭杜臆称:“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
前两句叙事。令人伤心的是春天快要过去了,我拄着藜杖慢步走到长满花草的小洲,站在那儿欣赏春景。诗中透露着伤春与惜春的情感。“江春”,据集本,通行本作“春江”,说“春江欲尽头”不符合实际情况。再说此诗写暮春情景,自然是“江春欲尽头”,而非“春江欲尽头”。“杖藜”,本卷僧志南绝句诗已解释。
后两句写景。其特点是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此见春光欲尽,有傲睨万物之意。‘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说柳絮“颠狂”,桃花“轻薄”,确实别有所指,可能是鄙薄随波逐流的社会现象,因为似乎没有必要鄙薄自然界的柳絮与桃花。
诗人的心情影响对景物的观感。这首诗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仇兆鳌在绝句漫兴九首其一中分析道:“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犹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定,杜甫虽然有了几间茅屋,但是尚无稳定而可靠的经济收入来维持日常生活。再加上已经50岁了,身体又不好,所以他见到春季将尽,不禁为之断肠。怀着这样的心情去游春,在他眼里随风飘舞的柳絮是“颠狂”的,逐水漂流的桃花是“轻薄”的,也就不奇怪了。
-
现代短篇小说。吴组缃著。初载1934年1月《文学季刊》创刊号,初收入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版《西柳集》。小说以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急剧破产为背景,描写拥有二千户人家的宋氏家族代表的一次宗祠集会,展现
-
【名句】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 语出唐代褚载《移石》诗。那些石头不是不可以拿来使用,只是因为石匠对它们不曾留心观察。比喻其貌不扬的人也有可用之才,关键在于选求者要有识才慧眼。
-
凄凉遗迹洛川东,浮世荣枯万古同。桃李香消金谷在,绮罗魂断玉楼空。往年人事伤心外,今日风光属梦中。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无穷。
-
诗雨·土瓦罐和青玉罐诗雨急用钱。银行不放贷,需要去借款。走三家不如并一家,直接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和这个朋友认识三年,只见过一面。我
-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校松风吹菵露,翠湿香嫋嫋。应真飞锡过,绝磵度云鸟。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妻孥空四
-
[宋]陈师道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
马中锡 赵简子 (1) 大猎于中山 (2) 。虞人导前 (3) ,鹰犬罗后 (4) ,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 (5) ,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6) 。简子唾手登车 (7) ,援乌号之弓 (8)
-
一床方丈向阳开,劳动文殊问疾来。欲界凡夫何足道,四禅天始免风灾。[色界四天:初禅具三灾,二禅无火灾,三禅无水灾,四禅无风灾。]
-
无名氏《阮郎归》无名氏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 ① 。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著残棋。沉吟应劫迟 ② 。 注释 ①漪:水波。②劫:围棋术语。弈棋时棋
-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