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五绝《高适·咏史》诗词赏析
高适〔一〕
尚有绨袍赠〔二〕,应怜范叔寒〔三〕。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一〕高适(701?—762):字达夫,郡望渤海(今属河北),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友善。年少蹉跎,后平步青云,累官至节度使、刑部侍郎、渤海县侯。高适诗题材广泛,感情深挚,意气骏爽,语言端直,笔力浑厚,是盛唐边塞诗风的杰出代表,与岑参齐名。有高常侍集。
〔二〕绨袍:粗绨作的袍子。绨,丝织品。
〔三〕范叔:范雎,字叔。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范雎曾是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须贾在魏王面前毁谤他,挨打后被卷入竹席,扔进厕所。幸而被人救出,化名张禄,逃往秦国,不久为相。秦欲伐魏,须贾奉命使秦止兵,范雎破衣求见。须贾见他如此贫寒,就送他一件绨袍。当他发现范雎就是秦相张禄时,立即前往谢罪。范雎因为有绨袍之事,便没有杀他。
【点评】诗作于安史之乱前,诗人郁郁不得志时期。这首诗借史咏怀,托古喻今,鞭挞了须贾的平庸,赞颂了范雎的美德,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
这首诗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叙写爱情的欢悦和失恋的痛苦,运用铺彩摛文的手法来刻画女主人公丰富的感情活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追忆初识的光景;然后是回忆热恋时的情景;最后是抒写被弃的景况。 在描写热恋情景时,诗中一连用了十一对问答
-
【注释】:原题:巢南书来,谓将刊长兴伯吴公遗集,先期得公真迹小札一通,又得王山史先生所撰夏内史传及为内史营葬 事甚详,喜极驰告,索诗纪之,应以四律
-
【原题】:赵默卿用拙者所和乐天七旬诗赋二篇见寄因状山中之景复成一首以报之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记事碑·《山陕修路碑》(高文达)
-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
扶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只应尽客泪,复作掩荆扉。江汉故人少,音书从此希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 作品赏析黄鹤、单复俱编在室应元年梓州诗内。《唐志》:东宫官左赞善大夫五人,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
-
刘吟先生: 两信均收到。我知道我们见面之后,是会使你们悲哀的,我想,你们单看我的文章,不会料到我已这么衰老。但这是自然的法则,无可如何。其实,我的体子并不算坏,十六七岁就单身在外面混,混了三十年,这费
-
【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与译文]魏文帝曹丕想要迫害弟弟曹植,命他七步中成诗一首,不成就惩处。曹植果然七步成诗。这是诗的末二句,说豆和豆秸本是一个根上生长的,锅下烧的豆秸为什么对锅中的豆子
-
翰林尚书宋公子,文采风流今尚尔。 自疑耆域是前身,囊中探丸起人死。 貌如千岁枯松枝,落魄酒中无定止。 得钱百万送酒家,一笑不问今余几。 手挥琵琶送飞鸿,促弦聒醉惊客起: 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
-
学者之患,莫大于自足而止。|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者之患,莫大于自足而止。》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