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张光启《池上》咏荷花以颂心志
池上·张光启 倚杖池边立,西风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张光启生活于明末清初,入清,隐居不仕,享年八十馀。从这首小诗的内容来看,写此诗时,他已是策杖而行的老人,但耳聪目明,身体尚健。
在一个败荷零落的秋日,诗人独立荷塘边,西风过处,只见无数托着残叶的荷柄随之攲斜倾倒。但是,他再举目远望,只见在这一派被秋风统治着的萧瑟世界——秋水之外,却有一朵新开的荷花突然进入了他的视野,他不禁为之精神一振,老眼中放射出兴奋的光芒。诗人不说一朵花而说“一枝花”,这表明他注意到的,不只是花朵,而且还有花枝。在众芳摇落、荷柄斜倒的映衬下,挺直的花枝托着鲜花,不仅美艳,而且显出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独立不羁的精神。诗人直接描画出的是残荷中的一枝新花,谁又能说诗人不是在借以歌颂这样一种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呢?
本诗前后对照鲜明,如果说,读前两句诗,我们心中可能生出对诗人老境凄凉的同情,那么,当读到后两句时,充溢我们心中的,就只剩下对诗人人老心不老的礼敬之意与仰慕之情了。张光启无意于为自己画像,但这首小诗却成了诗人晚年极为生动传神的一幅小照。
-
[南朝·宋]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鲍照《拟行路难》,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带给我们的影响,内容包括古诗词带给你怎样的影响,诗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古典诗词对我的影响作文,800字以上。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
-
《人一已百,虽弱必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人一已百,虽弱必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钱泳· 明末崇明有沈百五者,名廷扬,号五梅,家甚富。曾遇洪承畴于客舍,是时洪年十二三,相貌不凡。沈以为非常人,见其穷困,延之至家,并延其父为西席,即课承畴,故承畴感德,尝呼沈为伯父。后承畴已贵,适山
-
苏辙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室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
-
徐訏 有一次,有一位诗人写一首诗,他大大地骂亚当同夏娃,说他们在这样快活的世界里,还不肯少吃一种果子,弄得人类将永远永远要吃那吃不尽的苦处。 居然有一个无聊的人将这首无聊的诗译成了某一种文字,刊在那某
-
[原文] 卷上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
-
汤显祖《【曲】·牡丹亭·第二十三出·冥判》 【原文】 【北点绛唇】 (净扮判官、丑扮鬼持笔簿上)十地宣差 ① ,一天封拜。阎浮界 ② ,阳世栽埋,又把俺这里门程迈。 自家十地阎罗王殿下一个胡判官是也。
-
【5487】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意〕亚历山德罗·委佐齐主编,〔意〕安格尼斯·赛巴托著,胡栾译,东方出版社,99万字,2020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