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梅》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梅
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王淇,本卷春暮游小园已介绍。这是一首咏梅诗,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情趣与林和靖梅花诗的影响。
前两句写梅花偏僻而朴素的生存环境。首句写梅花远离尘世,所以没有受到人世间灰尘的污染。“半点”一词强调了这一点。次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梅花心甘情愿地生活在竹篱茅舍周围。“竹篱”指用竹子编的篱笆,“茅舍”指用茅草盖的房子。“竹篱茅舍”指贫寒人家。这两句诗歌颂了梅花甘于寂寞,不求人知的品格。
后两句写事与愿违,梅花成了诗人歌咏的对象。第三句写梅花误被诗人所赏识,但是诗人却采用了拟人手法,写梅花错误地结识了林和靖,这样写更生动一些。写梅花因为结识林和靖而懊悔,也进一步地表现梅花一尘不染的品格与安贫乐道的精神。“林和靖”,名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结庐于杭州西湖孤山,居二十余年未尝入城市。所居多植梅,曾养两只仙鹤,有“梅妻鹤子”之称。颇善咏梅,本书卷四收其代表作梅花诗一首,堪称咏梅诗的杰作。末句写梅花因此引起了诗人们的特别注意,一直被诗人写诗歌颂到了今天。显然这两句诗也是在歌颂梅花,只是写得比较婉转,比较诙谐,因此显得别具一格。
宋诗喜欢说理,这首诗也讲了一个道理,影响事物的条件发生了变化,那么事物所产生的影响也会随之变化。就这首诗而言,梅花之所以受到诗人们的特别关注,林和靖的梅花诗显然起了明显的作用。
-
〔走笔成〕束带趋承明。守官唯谒者。清晨听银蚪。薄暮辞金马。受辞未尝易。当是(一作御)方知寡。清范何风流。高文有风雅。忽佐江上州。当自浔阳下。逆旅到三湘。长途应百舍。香炉远峰出。石镜澄湖泻。董奉杏成林。
-
作者: 李贤臣
-
狼和小羊弱者在强者面前总是有罪的,这样的例子我们在历史上听到过不少,可是我们并不在写历史,关于这个事,寓言里是这样说的。热天,有一只小
-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出处】唐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意思】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全诗】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
-
管同:宝山记游 管同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而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鱼龙舞啸,其声形
-
“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感时义愤”类的诗句。 遇见不平事,本应拔刀相助,然而我只能空发悲愤,白白磨损心
-
名言: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句意: 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把握住了胜利而后才寻求与敌人交战的机会,失败的军队总是先与敌人交战而后才希望在战争中求得胜利。 出处: 《孙子·形篇》
-
《庄子·则阳》是庄子的一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多角度思考。其中提到了飞鸟观察地面与高空的不同,以及渔夫观察深海与浅水的不同。通过这些比喻,庄子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不要陷入狭隘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大有裨益,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智慧。
-
笑林广记 清代文言笑话集。又名《增广笑林广记》、《增广笑林广记全集》。不分卷。程世爵撰。作者生平未详。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清石印本;民国广
-
1983年8月21日,菲律宾著名政治活动家、反对党领袖贝尼格诺·尼诺伊·阿基诺在马尼拉国际机场惨遭枪杀。尼诺伊·阿基诺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杀害的。他的死,在菲律宾及国际社会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从而动摇